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深大毕业设计:往事并不如烟 一代逃港人的生存与归宿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1971年,他经澳门偷渡来港,第一份工作是在制衣厂里纺织布匹。如今他在香港还有一间办公室,偶尔接收订购布匹的订单。但常常一个月都接不到几张,便干脆在办公室里练起书法。40多年前,在广东农村,他每天到河里为偷渡练习游泳,累的时候就在河边用毛笔沾水写字。

在香港,还有许多像李龙云这样未被公众所知的逃港者,他们当中有人在建筑工地工作到晚上9点才收工,有人会在清晨6点半准时出现在干诺道上,开始清扫街道上的灰尘,有人每天在红磡地铁站出口派发报纸,还有人直到午夜仍在屯门V-city楼下开着出租车等着载客。

炒房赚小康

曾有一位香港企业家告诉陈秉安,当年他最喜欢招那些游泳过来的逃港者。“一是意志坚定,二是憋着一股气想要干出成绩,”陈秉安说,“你给一百斤他挑走,一千斤也挑走,没有怨言,这样的工人哪个老板不喜欢。”

1975年,在沙田一家纺织厂,陈克治和妻子“顶工”的名声传遍全厂。每天都有人找他们顶班,以保住这个月的勤工奖。作为回报,他们每次能拿到20块钱的报酬。

每天,陈氏夫妇从下午3点工作到隔天7点,连续16个小时。车间闷热逼仄,即便是冬天,也要在进车间前换上短袖衣服。他们与另几名偷渡工人,被认为是全厂最拼的人。

努力工作是为了在香港立足。后来,他们开始承包工程,并于1995年用438万积蓄在红磡购买了第一套房。

上世纪70年代,李嘉诚、包玉刚等商界巨子纷纷投资房地产,香港十大房地产公司先后上市,日本、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地的资金蜂拥而入,香港房价与地价急剧上升。据相关数据显示,1984年到1997年,香港房价年平均增长超过20%。受房价飞涨的刺激,香港的房地产投机迅速盛行。

分享到6.79K
编辑: 于熙标签: 1975年 1980年 1983年 1970年 V-city
健忘的安倍 讨价还价
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大幅下滑 车界大佬欲着手应对 国内奶粉打“低价牌”:能否撼动高价洋奶粉?
赵薇李小璐林志颖生财有道 明星副业响当当 麦当娜《名利场》封面集锦 30年演绎多种风情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鲁冰花”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在京正式启动

        详细>>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