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深大毕业设计:往事并不如烟 一代逃港人的生存与归宿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蜗居小木屋

当白辉回到工作的酒楼时,张宇徳离开了在他上岸时收养他五天的客家婆婆,钻进一辆黑色私家车,与各种牌子的私家车一道在8米宽的柏油路上川流不息。

窗外,高窄的双层电车由远及近,车窗上印着一张张眉飞色舞的脸。街上的女人们穿着七八厘米高的松糕鞋,烫着齐肩的黑色小波浪卷。身穿牛仔喇叭裤和宽领子碎花上衣的长发男人穿行于车水马龙间,偶尔出现一两个短发的,大家都说那不是警察就是偷渡者。这是1978年张宇徳第一次看到的油麻地弥敦道的情景,这里被称为“平民夜总会”,经常通宵营业。手绘巨幅广告从街道一旁的大楼楼顶垂下来,广告上成龙的脸被霓虹灯映照得忽红忽绿。

夜里9点半左右,市井小贩们肩上挂着单褂布包,推着木头车,出没在油麻地的大街小巷中。远远就能听到他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鱼蛋、T恤和磁带是当时小贩们最经常售卖的3样东西——1件衣服10块钱,1毛钱8个鱼蛋,几块钱一盒磁带,低价总能吸引不少路人。

1个半小时后,张淦勋和表哥走进旺角街边的大排档,点了自己最喜欢的云吞面和炒上海青。这个时候正是大排档最忙的时候,赤着胳膊的小厨左手握鼎,右手抄勺,偶尔用手臂往脸颊一蹭,擦掉满脸的汗。

然而,繁华之外的茶果岭,却笼罩在另一种喧闹中。近百级楼梯蜿蜒而上,小小的山头密密麻麻树立起300来间木屋。

“木屋”是大多数逃港人刚到香港时的“家”:4块3米长、2米宽的木板首尾相接,2块大板子在上头架成屋顶,围出一个9平方米的空间。木板外烙一层铁板,挖出门窗,一个“木屋”便成型了。半米宽的上下床和一个小桌台贴着墙壁,一根电线弯弯曲曲由屋顶伸进来,接着悬挂的白炽灯和两三样电器。一间这样的木屋可以卖3000到5000块港币。

张淦勋的木屋,就是花3000块钱买来的。当时的大磡村、观塘区、钻石山都是当时有名的“木屋区”,每个木屋区都聚集着上百名逃港者。他们多数是二十出头的青年,多数来自广州、潮汕和海南,分布在香港的四大行业:工厂、酒楼、装修、地盘。

分享到6.79K
编辑: 于熙标签: 1975年 1980年 1983年 1970年 V-city
健忘的安倍 讨价还价
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大幅下滑 车界大佬欲着手应对 国内奶粉打“低价牌”:能否撼动高价洋奶粉?
赵薇李小璐林志颖生财有道 明星副业响当当 麦当娜《名利场》封面集锦 30年演绎多种风情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鲁冰花”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在京正式启动

        详细>>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