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探路:灾后重建的“国家实验”

作者:张守帅 张彧希 王飞 来源:四川日报
2016-04-25 14:27:08
分享

一种科学务实的理念

尊重规划与动态调整相结合,恢复提升与生态保护相结合,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在有限目标框架内取得成果最大化,芦山灾区诠释了科学重建的深刻内涵

足不出县,宝兴县群众就能看到与全国同步的电影大片,包括3D电影。宝兴县电影院的恢复重建,可谓一波三折。最初的规划方案是在县城副中心灵关镇新建一个数字影院,预算投资1600万元。后来经过覆盖人口、群众需求等详细调研,宝兴县决定不新建,而是对县城原有综合剧场升级改造,完善主体功能、新建售票厅、休息室,升级消防安防等配套设施,并新采购一台3D放映设备,整个投资只有70万元。

宝兴县电影院不是孤案。据统计,四川先后两次对总体规划实施项目进行优化调整,不贪大求洋,不搞面子工程,主动对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等项目进行清理,取消、压缩、整合项目40个,调减财政资金1.2亿元,全部用于住房、道路、学校等民生项目。

地方负责制在尊重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赋予地方结合重建实际动态调整项目的权力,高效合理地使用重建资金,把钱花在灾区最需要的地方。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进一步分析认为,中央和省级不再批复具体项目资金安排,市县财政可针对项目实施条件和资金来源变化,对项目资金安排作出优化调整,重建资金使用绩效得到有效提升。

国道351线芦山县至宝兴段,沿途风光秀美,但地质条件复杂。这一“主动脉”的建设工程,尽量减少对脆弱环境的伤害,能架桥的架桥,能钻洞的钻洞。国道318线雅安段也是如此,各路段宽窄不一。

国家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范振宇将之形象地描述为“插花式”修路。“地震灾区往往是环境敏感区、地质脆弱区,修建基础设施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他阐述说,芦山国省干线交通重建没有采用全线“一以贯之”“一刀切”的技术标准,而依据需求和地质条件,灵活采用二级或三级标准,既能满足需求又保护了环境,还兼顾了后期的安全运行,体现了尊重自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在资金安排上,中央将灾后重建资金460亿元分为“基金+专项”两部分,其中15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灾区生态、产业专项扶持。落实中央部署,四川在灾后重建中坚持把恢复功能与提升水平有机结合起来,推进生态修复和防灾减灾,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特色路,不断增强灾区自我造血功能。

被誉为“泥石流第一沟”的冷木沟,曾像一把利剑,悬挂在宝兴县城头顶。“先治坡,后置窝”——综合治理不但解除了险情,还把它变为集休闲观光、感恩教育、地质科普于一体的地质遗迹公园。

成都邛崃市推动灾区全域景区化,以平乐古镇·天台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串联灾区镇乡文化旅游资源,签约引进22个协议总投资达131.5亿元的文化旅游项目,初步建成100公里西部山区旅游大环线。

雅安成功创建首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地级市,目前正加快推动国家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与震前相比,雅安“雅茶、雅竹、雅果、雅药、雅鱼”等“五雅”特色优势产业,基地面积增加4.19万公顷,达到31万公顷。2015年,雅安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亿元,同步增长40.3%;同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83元,在2010年基础上翻了一番。

青山绿水,也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也是发展生产力。芦山灾后重建,对此做了充分的例证,雅安由此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