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首页  >   中国在线  >  西南地区

昆明东川泥石流治理结硕果为世界治理灾害提供借鉴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唐启荣 李映青 2014-07-18 11:03:54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第一时间获取世界杯赛事双语动态。

昆明东川泥石流治理结硕果为世界治理灾害提供借鉴

瓜果飘香的蒋家沟

昆明东川的七月,多雨而湿润。此前因高温和干旱造成的枯焦已被满山的苍翠所替代。

谁曾想这个曾被誉为“天然泥石流博物馆”的蒋家沟,在令人色变的同时,还是世界上最佳的泥石流观测、实验和研究场所;谁曾想数十年后的今天,东川不但不再因暴发泥石流而造成灾害,还能为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泥石流治理提供着宝贵的智慧和经验呢?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都有美国、日本、加拿大、瑞士等十余个国家,香港、台湾等地区及各省上百位泥石流防治专家到东川学习、借鉴东川的泥石流防治经验。特别是美国和日本,每年都有专家前来取经,特别是日本,在2007至2011年经,每年都有新考起的公职人员前来东川蒋家沟观摩和体验。

铜都沧桑忆往昔

丰富的矿藏、近3000多年的铜矿开采史、近300年大规模开采史,留给东川人的不仅是自豪,还有泥石流带来的无法弥补的创伤。东川乃至小江流域的森林被历史上土法开矿、土法炼铜毁之于尽,生态系统遭受毁灭性破坏。小江在东川的86km流程内,就有灾害性泥石流沟达107条,被誉为“天然泥石流博物馆”,每年有数十条沟谷爆发泥石流,对铁路、公路、东川市城区、矿山、农田及水利设施造成严重危害。东川目前水土流失面积1309.56km2,占总土地面积的70%,被列为水土流失和泥石流Ⅰ级危险区(极端危险)。

20年前,雨季给东川人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整夜的提心吊胆。“座座山头走蛟龙,条条沟口吹喇叭。”这不是优美的诗句,而是东川泥石流数量多、来势猛和规模大的逼真写真。据东川区泥防所统计,从五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东川几乎每年都要暴发泥石流。泥石流所到之外,摧毁村镇民房、淹没农田河坝、阻断交通桥梁,造成的损失数以亿计。

1950年以来,东川因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灾害成灾30余次,毁坏农田3.2万亩,造成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仅六次大的泥石流灾害就使300余人遇难;1995年以前铁路运输中断累计1550天、公路阻车1217天;1995年后公路被迫改道30多千米,直接经济损失6950万元,总损失上亿元;小江河道年淤积泥沙4000多万吨,注入金沙江近600万吨,这对长江中上游的防洪等构成重大隐患。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东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制约着东川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迫使东川走上了一条艰辛的“泥石流防治之路”。

战天斗地治蛟龙

面对泥石流灾害,东川人民没有悲观叹息。在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帮助下,他们对危害极大的滑坡、泥石流灾害进行积极防治。于1965年开始治理蒋家沟,1976年整治大桥河;相继实施了《城市后山五条泥石流沟治理规划》、《小江河谷五乡(镇)泥石流治理规划》等;1998年又开始实施老龙箐等五小流域国债项目水土保持工程。1999年东川被列为全国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县后,实施了阿旺小河等三沟生态环境建设水土保持工程。30多年来,他们以科学的态度与扎实的治理工作相结合,东川先后对危害城市、交通最严重的16条泥石流沟进行了综合治理并取得成效。

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农民、科研单位和政府力量拧成一股绳,从一个个小流域入手,修堤筑坝拦泥沙,植树种草保水土,同时采取科学措施,改进耕作制度,对泥石流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治理。

按照工程治理与生物治理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方针,完成工程造林4920hm2、封山育林24766hm2,建成泥石流拦沙坝153座、固床坝178座、谷坊1101座,拦蓄和稳定泥沙3.7亿m3,新垦农田1833hm2,控制水土流失面积240km2,使水土流失面积下降了18%,基本保护了城区的安全、改善了局部生态环境。

站在大桥河小流域的山坡上,眼前是一道道的绿树护着农田和村庄,排水渠与田间道路两条闪光带子,从山脚直直地伸放小江。据介绍,这个小流域共53平方公里,国家投资263万元,群众投劳70多万元。共修建拦沙坝9座,排洪道6400米,建谷坊214座,修截流沟500米,植树造林18万亩,保护着流域内5000多亩农田。由泥石流滩改造成的水田,水稻亩产超过500公斤,经济作物的亩收入可达4000多元。

东川模式誉全球

东川在长期的泥石流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中,研究、设计并成功治理了大桥河严重泥石流灾害,开发和保护高产农田上万亩,总结研究出充分体现“工程治理与生物治理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方针的“东川模式”向全国推广,使大桥河小流域被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

所谓“东川模式”,主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的三项有效措施:一是“稳”:在上游封山育草、植树造林,削弱水动力条件的参与,减少地表径流,固土稳坡,防止坡面侵蚀;在冲沟中采用谷坊稳定沟岸,防止沟床下切;对滑坡体采用截流排水,防止水体渗透侵蚀,用工程手段固脚隐坡,使水土分离。二是“拦”:在主沟床内,选择有利地形,构筑泥石流拦沙坝,拦蓄泥沙、减缓沟床纵坡、提高沟床侵蚀基准面、稳定坡脚。三是“排”:修建排导槽,束水攻沙,使泥石流按照人们的意志排走,达到保护下游城镇设施,开发、利用土地之目的。

2002年中国—加拿大科技合作黑水河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项目更是“东川模式”在小江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成功验证,其重点就是首先防治水土流失的极端灾害——泥石流,以单个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为突破口,按照“山上陡坡封禁治理,缓坡造林种草,沟道‘稳、拦、排’结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来进行上中下游统筹安排,做到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治理与脱贫相结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开发农田果园5000余亩,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调动群众积极性广泛参与治理,最终创造小流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了姑海集镇和周边村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东川铁路支线、公路、团结渠和通讯等基础设施正常运行,达到对小流域治一个好一个。

同时,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铜都镇境内的蒋家沟流域的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简称东川站),以其突出的优势:泥石流资源得天独厚,观测研究时间最长,资料积累最丰富,专业配套、老中青结合的一流人才,精良的观测实验技术与设备,优秀的科研成果等,名扬中外。外国专家赞誉东川站:“一流的站、一流的设备、一流的人才。”

据统计,该站目前在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出版专著20多部。获得国家、中国科学院和其它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励20多项,主办和协办国内、国际学术会议18次。获得国家、中国科学院和其它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励20多项。

由于一系列的研究成果,2006年东川举办“第六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所为中国赢得了2007“第四届国际泥石流大会”的主办权。东川的泥石流治理为泥石流学科和山地灾害学科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突出贡献,取得了良好的减灾、经济和生态效益,并为国家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为世界各国的泥石流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讯员 唐启荣 记者 李映青)

(实习编辑 张硕)

分享到6.79K
编辑: 中国在线实习 标签: 昆明 东川 泥石流治理
 
实拍4.5米长鳄鱼吞下小马驹过程 阿萨德宣誓就任叙利亚总统 图揭其神秘家庭生活
美元垄断的时代结束了? “股神”巴菲特是怎么玩慈善的?
TVB貌美如花的演技派女星却只能打酱油 纯粹瞿颖最美新四十 光影年华如书侧听世间风雨
古巨基宣布结婚 婚纱照曝光 王菲不受“涉毒”事件影响 约友聚餐赤脚盘腿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专题

      援藏干部以用自己的心血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

      详细>>

      各地举行活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3周年。

      详细>>

      年会于7月10日至12日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

      详细>>

      新闻排行

      亚洲媒体聚焦美丽中国

      详细>>

      建筑设计师阮昊:灵感源于挫折

      详细>>

      丹麦驻华使馆举办2014丹麦开放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