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5日,凄风冷雨的夜晚,一次寻子父母自发组织的活动里,伍兴虎和胡星坐在路边互相安慰着。2007年11月,伍兴虎刚满1岁的儿子伍嘉诚在陕西蒲城县被人贩从怀里抢走。2002年3月,胡星4岁的孩子胡锦杨在无锡市胡家渡村失踪。两人都一样,从孩子丢失那天起,就一直在寻找。这些寻找孩子的家庭遭遇几乎都一样——债台高筑、倾家荡产,甚至因为思念孩子疯了,自杀了,同时家里其它亲人也都是个个心力憔悴。通过网站及媒体报道,不同地域的寻亲家庭逐渐认识,形成了一个个自发的寻子组织。家长们可以在QQ或者微信群里毫无顾忌的诉苦,定时组织寻子活动。相同的遭遇让他们相互信任并彼此提供帮助,有的家长没有找到自己的孩子,却帮其他家长找到了孩子。寻子的家长们相信,只有互帮互助,抱团取暖,孩子才有可能早一天回到自己的怀抱中。
这是一群来自破碎家庭的父母。家庭破碎,源于孩子的失踪。这些人的足迹遍布全国,寻找孩子,成了他们人生下半场的主题。他们无助。茫然地昼夜徘徊在陌生城市的街头,而他们得到的,大多只有一次次的失望。他们愤怒。对人贩子的极度仇恨已在心里咀嚼过无数次,但当人贩子锒铛入狱时,有的父母却还得去监狱探视、哀求罪犯,甚至变卖家产送给罪犯,只为寻找孩子的下落。他们绝望。有的寻子已十几年,弄得家徒四壁,有的人精神失常,甚至自己终结生命,但他们从不放弃一丁点渺茫的希望,就像行走在尽头闪烁着微光的隧道里。只是,寻子之路有时真的长得无边无际。每个破碎家庭的寻子故事都可以写一本书,无奈的是,书的读者只有他们自己。他们是中国平凡父母中的一部分。中国的文化中,孩子代表着血脉的延续,他们无法放弃。他们的寻子之路还要继续。《路加福音》中记录了一个故事:有人抱着自己的孩子去见耶稣,希望得到他的祝福,却被耶稣的门徒责备。于是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这个故事从宗教信仰的角度说明,纯洁无暇又朝气勃发的孩子是一种甚高的存在,与“神”的距离比成人要近。对于一个中国家庭来说,孩子的意义是什么?不外乎以下几点:1,生物本身具备繁衍后代的本能;2,夫妻爱情的结晶;3,维系家庭的纽带。东方国家通常重视家庭的血脉传承,拥有一支嫡系后代,被视为家庭的重中之重。4,快乐与成就感。既包括抚养孩子,看着他/她从婴儿长成大人的成就感,也有一种“我能”的自豪。5,很多农村家庭继承的传统观念:养儿防老。6,上升到更高的精神层面,孩子被赋予了特殊的地位:家庭的信仰,国家的希望,人类的未来。正因为孩子在人类社会中具有这样的特殊地位,诸国对孩子都施以严格的保护。未成年人生存生长的状况被列入人权观察条目,国家为未成年人专门设置保护法,国外设置影视书刊分级制度……一切都是为了保护孩子。贩卖人口现象的残酷之处,在于以非法、违背道德的手段斩断小孩与亲生父母的关系。买来的小孩被视为商品,据为己有。人并不是商品,更不能被随意买卖。但是,一些人的受教育程度,决定了他们对人性和生命的极度不尊重,以及法律意识的淡漠。加之尚不完善的法律体系,难以充分追究买孩子的人的罪责,导致这些人在道德上没有负罪感,在法律上又不被惩处——拐卖孩子的恶之门由此打开。人贩子的存在和猖獗,是背后那个有极大需求市场的前端缩影。买小孩的人或者出于重男轻女、想要男孩的渴望,或者受制于无法生育的困境,滋生出了对他人孩子的需求。而他人家庭的完整、幸福,都被忽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