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灯”麻山 贵州电网韦成刚服务山乡的感人故事

来源:新华网
2016-05-04 19:53:47
分享

“掌灯”麻山 贵州电网韦成刚服务山乡的感人故事

韦成刚为摆羊村翁仲组的韦洪学老人更换灯头。

谋事:造福父老乡亲

辍学后,韦成刚到县里的书店买了科技种植的书籍,种上了汕优63号稻谷,秋天就收获了3千多斤粮食,不仅足够全家人一年的口粮,还有富余。

这一年,他第一次尝到了科技兴农的甜头。

从此韦成刚就养成了收集科技种养殖报刊书籍的习惯,运用学到的知识,开始了稻田养鱼、养猪,种上了蔬菜、西瓜、早熟糯玉米。1996年,他取上了媳妇,两口子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2000年,头脑灵活、干劲十足的韦成刚尝试应用科技知识搞立体种养殖,在家乡同心村大力发展杂交油菜、烤烟、西瓜等经济作物种植,摸索推广稻田养鱼和二元杂交母猪养殖,当年经济收入就达10余万元,成了麻山腹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有了钱,先富起来的韦成刚并没有满足。他认为,同心村不光要同心,还要同富。

于是,韦成刚买了100多册书籍加上自己收集的100多册书和向紫云县团委申请了100多册科普书,为村里组建了一个图书室供乡亲阅读,赠给青年人科技资料和创业书籍。同时,积极为乡亲们传授养猪、养鱼、养鸭、种植早熟蔬菜的技术和经验,不定期讲解现代“立体农业”的概念和模式,让手握锄头把的乡亲逐步掌握科技致富的“金钥匙”。

2004年,大山里的同心村摘下贫穷村的帽子,首次迈向小康之路。

同心村有一条乡村公路,这是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由于滥砍滥伐,道路两侧的山体都变成了光秃秃的土坡,一到雨季,爆发的山洪就会冲毁路基,掩埋路面。村里的生猪、水果、蔬菜运不出去,化肥、农膜、农药运不进来。

为保障村公路的畅通,身为村副支书的韦成刚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组织发动全村青年抢修路基,挖方移石。为此,他和村民每年都要投入1300多个工时。同时,他还向县园林局申请10万株树苗,带领村民在村寨周边500多亩荒坡上植树造林,不仅保持了水土,也美化了环境,渐渐地村里又恢复了山清水秀的模样。2005年,村里推荐韦成刚当选全县唯一一位贵州省劳动模范。

在现如今同心村党支部书记梁啟高眼里,这个从小看大的穷娃子很有“闯劲”,还有创新精神,从不计个人得失,干的都是实事。

就在一切都顺风顺水的时候,2003年,妻子却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韦成刚带着媳妇四处求医治病,家里的积蓄也所剩无几。2009年妻子故去。

“掌灯”麻山 贵州电网韦成刚服务山乡的感人故事

工作之余,韦成刚积极组织带动村民修建狮子寨至打边组的“连心桥”。(刘高才 摄)

转行:只为服务家乡发展

“那些年,在搞养殖业的时候,只要晚上下雨,风吹树子,电线就断哦。当时我们也不懂电力,确实影响了发展。”韦成刚谈起从事供电工作原因时仍旧记忆犹新。

在韦成刚正带领全村人民发展立体种养殖时,同心村农网改造还未开展,期间发生的一次停电事故却让韦成刚陷入了无助。连续数天的断电让韦成刚的养殖业受到了一定的损失,这让他意识到电力保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010年,在看到招聘信息后,韦成刚毅然选择来到松山供电所,成为了一名供电抄表员。

2012年,跟随全省理顺农电用工大潮,韦成刚通过考试,理顺了劳动关系。

贵州省“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贵州省农村拔尖乡土人才、第三届贵州省杰出青年、贵州省劳动模范……这么多年来,这些工作前获得的这些荣誉,韦成刚从来没有向单位的同事提起。

他认为,既然转行,就得从零开始,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

韦成刚清楚自己从事抄表、接电起步晚,只有多挤时间钻研书本和向师傅求教,才能快速提高业务能力。

那段时日,工作间隙,下班之余,甚至三更眠五更起,他都在抓紧时间学习。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和“钉子”般的学习精神,他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啃”完了《电工基础》、《低压配电线路运行与维护》等业务书籍。

为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只要供电所有抢修或检修工作,他都踊跃参与。有疑问的地方,就虚心向同事请教。靠着这种方式,他很快就熟悉了自己的业务,积累了工作经验。2012年,他还参加成人高考,顺利进入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大专班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韦成刚如今已成为松山供电所营业班业务骨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