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两历史名校“被搬迁”引争议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搬与不搬是教育民主决策问题
与其它两所中学相比,歙县中学无疑是“幸运”的。
歙县中学目前有3000多名学生,在黄山市3所“省重点”中,人数居首。该校坐落在明代孔庙遗址之上,校园里汇集了明清两代的建筑与文物。
不过,2007年左右,县里同样曾打算让其搬迁至新的教育园区。
“这些文物、古建筑、古木无法复制,也带不走,它营建一种教育氛围,对学生学业、修养的提升,都是有帮助的。”歙县中学的一位负责人说,“我们后来终于说服了县里,改为原址扩建。”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为了歙县中学的发展,该校隔壁的歙县第一人民医院已经整体搬迁,政府将其腾出的80多亩土地划拨给该校。
“为此,我们编辑了一部校本教材,名为“道脉薪传”,讲的就是本校的文物与文化,通过实物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他看来,“后来县里对我们的意见很尊重,是从教育本身的规律和学校的长远发展而考虑,而不是从拉升周边土地价格而考虑。”
对此,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认为,有形的建筑空间、无形的历史传统共同构成了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学校的文化资产看似无形,但它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所以,决策者不仅要做物理空间的规划,还要对历史文脉传统有着充分的考量与合理的评估。”
搬与不搬,3所有历史的老校正经历着不同命运,折射出城镇化进程中,教育自身规律与城市发展速度,学校、家长与行政决策者之间的激烈博弈。
“因为行政命令,学校被搬迁,当前已经成为普遍现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如同“遵义四中老师下跪事件”一样,学校搬迁所引发的社会矛盾本质上都是教育领域里的民主决策问题。
在他看来,学校搬迁这样的重大事项必须进行民主讨论,应当充分征求老师、家长、校友的意见,进行“开放式”的讨论,而不能由行政部门拍板之后,才拿出来进行探讨,“否则即便开了听证会,也是走走过场,形式主义。”
熊丙奇认为,只有充分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保障教师和受教育者的权益,才能提高政府对教育的现代治理能力,让学校办出特色,也才能有师道尊严。
热门推荐
更多>- 山东高校开学 学长开三轮车运行李 卡德尔日记续新篇 “碰瓷”团伙砸断孩子手指撞车“碰瓷” 天津大学搭五彩缤纷“帐篷村”迎新生 抗战胜利69周年纪念活动在京举行 隋炀帝墓志原件首亮相 部分文字清晰可见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活动在京举行 实拍武汉高架与居民楼面贴面 因居民不满部分桥面停工 图片故事:即将消失的磨刀工 走街串巷喊生意 山西洪洞县兴唐寺乡书记带队酒后砸饭店 中国抗战胜利69周年:再现悲壮抗战 勿忘国耻 泰安卜蜂莲花超市一购物班车起火
- 碧池中的阳光男孩潘世云 2014成都车展最美车模出炉 “大黄鸭”之父台湾打造“月兔”迎中秋 部分企业被央视曝光后仍用垃圾皮料制药用胶囊 “革命母亲”的诉说 曾经“篮球女孩” 今天的百米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