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关注抗洪救灾中的志愿者们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6-08-23 16:43:01
分享

记者:您组建爱心志愿组织的初衷是什么呢?

郭启民:2005年底,我曾在新西兰留学,毕业以后发现我们社会节奏非常快,很多人心理不适应,所以我当时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成为心理咨询师。后来我开通了手机免费咨询热线,打电话的人特别多,有时候一个月2000多个电话,求助的人群也涉及到各行各业,通过这种形式很多人得到情绪上的安抚。后来一些爱心人士和被我救助过的人,他们也想做一点好事,感恩一下社会,这两部分人自发的走到一起,我们就创建了启民义工队伍。后来我们救助的人更多了,不仅进行心理咨询,还进行法律救援、环境保护、助残、大灾救援等活动,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宽。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更好,很多人都有做好事、当志愿者的意愿。于是我们倡导“好事人人做,人人做好事”这样一种理念,参与的人群也更多。

记者:您能介绍一下志愿组织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吗?您又是如何通过网络和线下活动来凝聚志愿者的力量呢?

郭启民:想做志愿者,有这种热情的人非常多,但是组织一个队伍,除了热情、激情、爱心之外,还要有理性的志工能力。我们的义工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他们有不同的工作,他们的时间也不可能都在一个点上,你怎么样去凝聚这一支队伍呢?而且很多人,他是有流动性的,可能今天在邢台,明天就去石家庄,这个时候如何保持连续性呢?刚才我讲这个例子,你到石家庄以后,可以再去开展这样一个活动,建立一个新的义工点,这就非常有益。凝聚一个队伍需要很多方面的思维,现在我们是依靠网上的这种凝聚力,比如有志愿活动以后,我们会通过微博、博客、QQ群、微信群等发布通知,因为受众广,我们能做到第一时间实施这个活动。这一次抗洪救灾,从20日开始每天至少有一个以上的活动。当你做公益活动的时候,就会带动很多人,也会有好多公益组织自然而然地成立起来。频繁地去做一些公益活动,会号召更多人参与,我希望对其他公益组织有意义。

记者:在具体的志愿活动运作中,用于救助的资金是如何汇集起来呢?

王红心:一般情况下像我们这个志愿服务协会,每个人都会交会费,这是一部分来源。再有就是个人,比如说有个体经营者或者是某一个单位集体捐款。我们最主要的是搞活动时,会有爱心企业支持和赞助,这样能够充分保证我们资金的充足和活动的开展。

记者:您是沧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政治处主任,您平时如何平衡工作活动和工作之间的关系?

王红心:我做志愿服务工作一般都是在上班之前,每天八点半上班,我七点半就到单位,在上班之前一个小时或者是下班之后来处理。还有就是周末,尽量不占用工作时间。

记者: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进一步提高志愿者的素质水平,让志愿组织的志愿活动更规范化、更有效果?

钱永霞:说到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我比较认同郭会长说到的队伍专业化组织和训练,我也比较认同精准化的服务理念,在志愿者素质培养方面我们有三个经验,第一个是专业化,第二是规范化,第三个是协作。

专业化方面,我们心灵花园的志愿者一开始是二级咨询师,大家有一个愿景,把我们学到的心理咨询技能能够运用于生活,服务社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价值感和归属感。

其次他们要在这个团队里面获得专业化成长,这方面,我们协会也会为志愿者提供很多的督导,这样志愿者在彼此支持的情况下,就能够更加专业和稳定。

对于协作来说,一方面是志愿者团体之间,每个志愿者可能有自己的服务范畴,有的是在做物资,有的在做医疗,甚至有的在做司法救助,这样一个协作,就在于志愿者团体之间的帮助。

在我们志愿者团体内部,比如心理援助这方面,很多志愿者特长不同,有的可能优长于儿童,有的优长于残疾,甚至有的优长于老人,在志愿者之间开展互相协作也让我们这个团体能够在品质上有所提升。

规范化方面,我们一直按照品牌化的方向来努力,包括他的职业态度、工作理念和工作技能的培养,形成一个品牌之后,在我们整个的志愿者团体里面,就会有一个很好的标识,在做整体救援的时候,可以模块化的来启用每一个志愿者团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