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新战略带来新气象】
一个不到8毫米的基础电子元器件,里面却包含了28项技术指标,这个由陕西西安本土民营企业研发生产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不仅成为行业里最新的国际标准,而且还远销20多个发达国家。在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像这样的传奇并不鲜见。
然而,富集的科技资源优势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与全国其他科技实力较发达的城市相比,西安的经济总量还是相形见绌。
“西安从来不缺少科技资源,问题是如何整合这些资源,变科技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西安的创新驱动、高水平、高品质发展。”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坦言。
为此,西安市委、市政府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努力破除体制和机制障碍,全市经济发展正在实现结构性动能转换,发展模式正在由粗放低效向精细效益转化。
西安科技大市场就是由西安市政府主导建设的一个科技资源统筹共享平台。“我们通过技术交易、设备共享、减免税收等扶持设施,让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相应的产业优势。企业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买到、找到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各类创新要素,让科研机构、科技人员能够找到需要他们成果的企业。”西安市科技局局长问向荣说。
“自2011年正式运行以来,西安科技大市场充分发挥交易、共享、服务、交流等核心功能,用制度创新带动科技创新,真正实现了调结构、转方式的科技大发展。”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张伟国说,截至目前,西安科技大市场已吸纳入库、共享仪器设备9348台,加盟科技服务机构550家。
西安科技大市场只是西安市实施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西安市还大力实施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积极发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空间建设等工程,加快推动城市内生式发展,通过破解制约人才流动、成果转化和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催生和培育了一大批科技企业小巨人,成为支撑和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
近年来,西安市主动发起并与多家高校和研究院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科技成果转化供给侧、转化渠道、转化需求侧发力,促进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地开花。目前,西安市注册的700余家小巨人企业中,超过70%的企业,是由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创业,并从初创的小微企业成长壮大起来的。
“创新不是发表几篇论文、申请一些专利就大功告成了,创新必须落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上,要把创新成果变成真正的、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西安市市长上官吉庆说。
通过“建平台、强企业、优服务、促产业”,西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风生水起,并形成了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的有效衔接。“十二五”末,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4.5%,居于全国前列,西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37%。
2015年下半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西安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明确提出要把西安高新区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的创新之都,并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大众创新创业生态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先行区。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5)》提出,到2025年,西安自创区实现全口径营业收入5万亿元,科技型企业数达到8万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超过200家。
(光明日报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