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攻坚克难筑梦幸福家园

来源:正北方网
2016-07-01 21:51:39

六月的扎赉特,花开遍野,绿满山坡。神山脚下,绰尔河畔,从城镇到乡村,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是忙碌的人群,整个大地仿佛都在沸腾着,这是扎赉特旗强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带来的景象。

  今年是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决胜之年。盟委、行署提出大干40天奋斗目标后,扎旗旗委、政府高度重视,以严的要求、实的作风,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实干精神,上下一条心一股劲,大干苦干40天,奋力打好今年“十个全覆盖”决胜战。

  近日,记者深入到扎旗“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现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工程建设带来的诸多变化。

  强化组织 全面推进

  5月27日,扎旗委书记姜天虎深入到巴彦扎拉嘎乡和巴达尔胡镇,实地走访查看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推进情况。6月14日,姜天虎深入到阿尔本格勒镇、新林镇沿线嘎查村,为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把脉问诊……

  6月5日,扎旗委副书记、旗长赵田喜深入北部部分苏木乡镇(场)检查指导“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情况。端午节假期,赵田喜在北部地区主持召开“十个全覆盖”工程专项推进会,抢时间、赶进度,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加快推进工程建设……

  旗级包乡领导每天深入一线指挥、督促进度、布置任务,14个苏木乡镇(场)全力抢抓工程进度。

  扎旗各级干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信心,不讲条件、不讲困难,坚定信心全力以赴打好“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攻坚战。旗包村科局干部深入一线开展驻村工作,为嘎查村想办法、出主意,争取各方支持。派出的178名第一书记冲在前,在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过程中形成了一股强大推力,恒久而有力。广大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将这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发展工程做实做好。

  创新举措 合力攻坚

  6月9日,记者来到巴彦高勒镇巴彦高勒村村民陆爱国家的危房改造施工现场时,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今年按照危房改造政策要求,我家马上就盖起新的砖瓦房了。”陆爱国高兴地说。

  危房改造是“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点之一,为了把此项惠民工程落到实处,扎旗采取六种办法破解危房改造难题。一是为部分特殊贫困户免费统一施工建设40平方米房屋;二是群众自行维修危房,按照一般危房户新建危房给予补助;三是统一对危房进行维修,除去危房补助款,剩余部分由维修户按照每平方米400元自筹资金,交完现款,由乡镇组织统一施工;四是统一新建,去掉危房补助款,剩余部分由群众自筹,每平方米650元,乡镇统一施工新建毛坯房;五是群众自建,面积不限,给予一般危房补助款;六是群众新建,除去一般危房补助款,其余农户按每平方米1000元进行自筹,分两年付清款项,乡镇统一组织施工。通过以上措施,让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扎旗坚持挂图作战,破解攻坚难题。各乡镇苏木(场)制定路线图、列出时间表,倒排工期、责任到岗、任务到人,确保天天有进展、一天一个样,专项推进各项难点工作。探索建立了“三同步、五结合、六保障”措施。“三同步”,即“十个全覆盖”与特色产业培育同步推进、与庭院经济发展同步推进、与嘎查村集体经济壮大同步推进;“五结合”,即“十个全覆盖”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与植树造林相结合、与基层党建相结合;“五保障”,即规划先行保障、组织领导保障、资金投入保障、群众参与保障、产业支撑保障、后期管护保障。

  如今,行走在扎赉特旗的乡村,随处可见一排排红色的砖瓦房、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一栋栋崭新的蔬菜大棚……处处洋溢着生机和活力。

  产业支撑 蓄积后劲

  环境优美了,农牧民收入从哪里来?增收致富门路如何拓宽?没有经济的支撑,村庄建得再美也会缺乏生机,甚至会沦为“空心村”。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有效改善的同时,如何实现农村牧区可持续发展?如何能让城乡之间差距小些、再小些?

  扎旗在“十个全覆盖”工程谋篇布局时,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按照“统筹衔接、特色鲜明、注重操作”的原则,以全面小康为目标,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把产业发展放在核心位置,依托各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交通条件,重点突出主导产业的培育,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坚持产村融合、产村同建,将产业培育与“十个全覆盖”工程有机结合,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游则游,积极培育发展适合各地特色的产业项目,保证农牧民都有稳定的增收渠道。

  扎旗在实施“十个全覆盖”过程中,立足镇域、产业、环境、资源等基础,深挖镇村产业发展潜力,坚持一村一业,做到了乡村有特点、美丽有个性。通过实施设施农业、“旱改水”、育肥牛养殖、育肥羊养殖、牧业园区建设、甜菜加工等项目,将过去分散经营“单打独斗”的农牧户,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缔结成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集团军”,改变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壮大企业发展后劲,形成产业链条。结合区域扶贫、民俗休闲旅游等,重点指导、集中打造一批以甜叶菊、水稻、葵花种植和蛋鸡、藏香猪养殖为主的庭院经济示范村,沙果、苹果、榛子、香瓜等林果种植为主的生态经济林果村,注重民族特色传承并深挖蒙元文化内涵的民俗休闲旅游村,产业集聚的富裕村等,发挥整合效应,辐射带动全旗沿线重点村屯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

  炎炎夏日,走进好力保镇五道河子村,连片的稻田中秧苗随风摇曳。

  好力保乡五道河子村拥有1.12万亩耕地,今年彻底告别了一直种植玉米的历史,全部改种水稻和甜叶菊。村党支部书记杜文义说:“针对今年粮食市场形势,我们流转了村里的所有耕地,周边村的耕地也流转了近1万亩,全部种植水稻和甜叶菊。”

  扎旗“十个全覆盖”工程培育和产业发展,让昔日的穷乡僻壤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齐心协力 管护家园

  “自从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后,我们从每户收物业费,聘用专职保洁员定期清扫街道和收集处理生活垃圾,效果非常好!”胡尔勒镇胡尔勒嘎查党支部书记陈成林颇为自豪地说。嘎查经过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研究决定,出台了管理办法:全村每户每亩地收1元、每只羊收2元、每头牛收5元,用收上来的钱作为村屯公共区域卫生管理费。

  扎旗在紧锣密鼓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幸福新农村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各嘎查村实际的工程管理办法和村规民约,建立起以“一家一户为点,管护队与村委会管线,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统面”的管理工作机制,让村民能够长期享受到出行便利、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