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承德平泉郑杖子村黄土地上的“绿色银行”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中国日报网河北频道石家庄11月24日电 迎着冬日的暖阳,记者来到省级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重点村平泉县郑杖子村,错落有致的蔬菜大棚,干净整洁的街道,内容丰富的文化墙,处处体现着美丽乡村建设给这里带来的变化。

郑杖子村位于平泉县榆树林子镇政府西1.5公里处,全村10个居民组,520户,2000多口人,党员54名,土地面积3500亩,发展设施暖棚560个,全村三分之二农民从事大棚蔬菜的种植,年收入达2500万元,人均收入1万多元。

时间回溯到2000年,村民刘利锋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投资近3万元搞起了蔬菜大棚,开始种植黄瓜,第一年就获益3000元,成为村里发展蔬菜大棚的第一人。

“村委会在经过一番市场考察后,决定让大家跟随刘利锋一起干,当年就发展了8个大棚,2003年发展到200个,经过10多年的发展,蔬菜大棚让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村党支部书记王翠娥激动地对记者说。

“现在村民种植蔬菜大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为了提高产量,我们每年都组织菜农轮流到山东、辽宁、内蒙古等地参观学习,还请山东寿光、天津绿丰公司,北京农科院、县农业局技术员来我村讲课传授技术,破解技术难关……”王翠娥说道。

在王翠娥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正在建设的绿之源蔬菜专业合作社标准园,走进园区内,王翠娥介绍说,“这边是仿木围栏,那边是绿化带,后期我们还将按上互联网监控等设施,这里将成为全镇第一个高标准的蔬菜园区”。

“我们的标准园区建有12个大棚,10月份完工后紧接着就是铺膜、育秧,争取11月末上市,每个棚出4到5万斤的黄瓜不成问题,按市场最低的批发价每斤0.5元算,12个棚就得有20多万元的收入”,正在园区内忙活的合作社成员郑起附声说道。

一直以来,郑杖子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党组织领导,合作社实体带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产业化手段经营农业,创新土地流转方式,目前,共发展合作社成员250多户,带动本村蔬菜大棚提质增效,达到共同致富。

去年5月,平泉县益农科技育苗有限公司在该村建起了育苗厂,年育苗能力达6500万株,可供16000个蔬菜温室大棚用苗,解决当地200余人就业问题。该育苗厂的建立不仅完善了县蔬菜产业链建设,而且引领示范作用突出,使菜农生产节本增效效果明显。目前,已经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建设高标准连栋温室2.4万平方米,育苗设备配套齐全,已投入生产。

现在的郑杖子村已经成为全县靠绿色产业致富的典型村,设施菜生产收入占全镇农民总收入的70%,黄瓜远销20多个省市,蔬菜大棚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完)

分享到6.79K
编辑: 杨箫玮标签: 承德平泉
众怒 入侵
从世界机器人大会看中国“智造”的未来 李克强马六甲一行精彩图集(高清组图)
假装在英国 从影视剧中的英伦关键词感受英伦风 谢耳朵将在莱纳德婚礼上搅局 盘点美剧婚礼上的麻烦事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鲁冰花”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在京正式启动

    详细>>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