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访天下第一道班
  • 德格“新路海风景区”铺展高原壮美画卷
  • 天空之镜——茶卡盐湖

“2014网络媒体‘两路’行”采访团会师拉萨

今天上午,“2014网络媒体‘两路’行”采访团在完成历时15天的采访报道任务后,在拉萨川青藏公路通车纪念碑前胜利会师。 详细>>

记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

走在青藏线上,一个名字总是被不断的提起。有人说他是青藏公路之父,又有人说他是格尔木的奠基人。每当格尔木人民提起这个名字时,脸上写满了骄傲和敬佩。而在青藏高原的许多地方,也都留下了他的印记——他就是慕生忠将军。 详细>>

青藏公路之魂——记高原养路工

荒凉的戈壁滩,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青藏公路,在道路的一旁,有这样一群人——为公路的安全畅通保驾护航。为了能深入了解养路工人在青藏公路的日常养护工作,我们驱车来到了巴隆乡伊克高里工区,采访了那里的养路工人。 详细>>

 

5100:矗立在青藏公路的西藏首家海外上市公司

美丽的纳木错湖边,青藏公路的当雄段盘旋在忽而陡峭忽而平缓的雪格拉山中。沿路前行约60公里,一座现代化厂房在高原上拔地而起。白色的外墙上,“向全世界提供品质最好的水”几个大字在蓝天下格外醒目,这就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矿泉水生产工厂——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厂。

那曲风电场:世界海拔最高风电场 可有效缓解用电紧张

龙源那曲高海拔试验风电场位于藏北那曲县物流中心西北方向,计划装机49.5MW,今年投产7.5MW。项目完工后,将进一步缓解藏北那曲的缺电问题。风能由于其清洁无污染、可持续等特点,被全世界视为重要的绿色低碳新能源,也被列入西藏未来发展绿色能源的重要规划蓝图。

气候最恶劣兵站:在海拔4390米修建“花园式阳光棚”

邦达兵站地处川藏公路南北交汇点上,海拔4390米,是川藏线上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气候最恶劣的兵站。年平均气温零下15度,最低气温可达到零下35度,含氧量仅为内地的57%。

昌都地区交通局副局长:投资公路绝不能豆腐渣工程

昌都地区交通局副局长段中明对记者表示,“我们投资一条公路,管理一条公路,绝不能有豆腐渣工程。”10月17日,“2014网络媒体‘两路’行”川藏采访分队进入西藏昌都地区采访。

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藏羚羊数量恢复到6万多只

第一次听说可可西里,是看了陆川导演的同名电影。印象中的可可西里是人类的“生命禁区”,却是藏羚羊的生活天堂。这片中国最大的无人区位于玉树州西部,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

青藏线纪行:祭奠格尔木烈士陵园先烈

今天下午,“2014网络媒体两路行(青藏线)”的记者来到格尔木烈士陵园。格尔木烈士陵园始建于1981年,位于城西郊、格尔木河畔。占地75亩,现安葬有在青藏公路、青藏铁路一期工程等重点工程和高原新城格尔木的建设和发展中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因公牺牲人员330余人。

香日德:驼峰上的高原小镇变迁

香日德镇党委副书记章继鸣介绍说:香日德镇是一个以农牧业发展生产为主的高原城镇,水资源丰富,是海西州重要的产粮区。近年来逐步调整产业结构,保证小麦、油菜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及草产业发展规模。

穿行在青藏线上的高原汽车运输兵

“高原上可以缺氧气,但决不能缺了士气”,高原上的汽车兵们就是用这种顽强的精神,像钉子一样坚守在这“世界屋脊”上,强有力的支撑着西藏的繁荣稳定和经济发展。

走进建设中的雀儿山隧道:老百姓的幸福路和希望路

翻过雀儿山,“2014网络媒体‘两路’行”川藏采访分队进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建设中的雀儿山隧道就位于此,隧道全长7079米,是国道317线重点控制性工程,更是世界第一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

新二郎山隧道建设者:践行两路精神 "特别能吃苦"

“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古树荒草变山野,巨石满山岗,羊肠小道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那个被它挡……”这首《歌唱二郎山》唱出了二郎山的险峻地势。二郎山是成都进入康藏的必经之路,川藏公路通车后,天堑变通途,虽然康藏交通不再“被它挡”,但仍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金秋西藏——天湖纳木错(高清组图)

10月20日,2014网络媒体“两路”行青藏分队从西藏当雄县城赴那木错摄影。纳木错湖面海拨4718米,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1920平方公里,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世界海拔最高咸水湖。 详细>>

雀儿山五道班工人:子承父业 不畏“川藏第一险”

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境内,“雀儿山”意为“雄鹰飞不过的山峰”,是川藏公路北线沿途海拔的最高点,当地人有言: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