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敬一丹:20年《焦点访谈》让舆论监督从“生词”变成“熟词”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央视主播敬一丹做客南开分享人生故事畅谈职业感悟

敬一丹:20年《焦点访谈》让舆论监督从“生词”变成“熟词”

敬一丹:20年《焦点访谈》让舆论监督从“生词”变成“熟词”

短发、素颜、牛仔裤、平跟鞋、款式普通但熨烫平整的蓝色呢子上衣,搭配一条方格子丝巾……19日晚,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敬一丹以如此质朴的形象与南开大学师生见面,分享她的“随遇而安”和“内心坚持”。

1994年4月1日,《焦点访谈》在央视开播。新锐的视角、直白的揭露、辛辣的批评让中国亿万电视观众为之一惊。这档舆论监督节目也迅速“火”遍中国、家喻户晓,并热烈地推动着中国民主法治进程。一年后,敬一丹加入《焦点访谈》,一干就是20年。当别人问她,怎么不换个节目做做。她笑言:“大家一看这张要出事的面孔,我还能去做什么节目呢?”

今年4月30日,录制完当天的《焦点访谈》节目后,敬一丹正式退休。回望人生60载,有少年时的坎坷艰辛,有青年时的锲而不舍,有中年时的果敢转型,更有退休时的幸福感动。她愿意将每一个人生拐点用一个“遇”字轻描淡写,更欣慰于,职业生涯的最后20年幸运地“遇见”了《焦点访谈》。

“职业生涯是人一生中的华彩里程,最有释放能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可以做一件事,让自己老了的时候都能给自己一个微笑,让自己品尝到职业的那种满足感和欣慰感。”敬一丹记得在告别《焦点访谈》的那一天,她的心里就是这个感觉……

一个缺少选择的时代

1955年,敬一丹出生于哈尔滨。她上小学四年级时“文革”爆发,父亲被安排到军管会学习班“改造思想”,姐姐下乡到生产建设兵团,母亲被发配到凤凰山农场“劳动锻炼”。家中就剩下敬一丹拉扯着两个弟弟讨生活,那一年,她13岁。

“我们那个时代真是很缺少选择。所以,我对‘遇’有特别的理解。”敬一丹回忆,当年勉强中学毕业后,走出学校,大概只有一种选择,就是成为知青。当知道自己要成为知青的时候,前面等着她的是什么?她并不知道。“我没有选择,遇到什么就是什么,我也没法预计那个时代。”敬一丹说。

后来她被分到了小兴安岭当知青,干的第一件活儿是修路。知青们要修一条通往林区的路,好把里面的木材运出来。远在异乡的父亲得知后,写信鼓励说:“保尔也修过路,修路的时候遇到了冬妮亚。”她猜测,父亲年轻时候心里可能多少有点暗恋冬妮亚,才顺手写出来的。

敬一丹:20年《焦点访谈》让舆论监督从“生词”变成“熟词”

关于未来敬一丹并没有太多的概念,但独独一个愿望令她“朝思暮想”——上学。“我那个时候特别想上学,要想实现只有一条路,就是通过推荐的方式成为工农兵学员。”敬一丹羡慕,现在如今的学生,院校、专业、方向……选择多到眼花缭乱,而那个时代,知青们无从选择,被推荐上什么大学将来就可能从事什么职业。

然而,命运弄人。敬一丹曾被推荐到沈阳铁路学校,她就想象将来成为沈阳铁路局某小站女技术员的样子。后来失败了。又一年,她被推荐到大连外国语学院,她又想象,自己将来有可能做个外交官吧?那一次她真的很向往,但是又没成功。还有一次又被推荐到一个师范院校,结局一如既往。

那时的敬一丹濒临绝望。她认为她也许上不了大学了,因为那不是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选择就能实现的,完全是一个“遇”。“大家想一想,在十七八岁的年纪,自己完全不知道前方是什么的时候,那是一个怎样的青春?”

就在敬一丹快要绝望的时候,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她听说省电台招播音员。而那时,她已经在林业局当了3年的播音员。到省电台考试的时候,她惊喜地得知,原来那并不是省电台招播音员,而是替北京广播学院面试!

“那时我这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北京广播学院啊,还有播音专业!我当时就真的在想,我以前错过的一个一个学校,都是为了让我等这个学校啊。于是我就遇到了它,遇到了一个我喜欢并且适合的专业,就是这么偶然。”敬一丹说。

人生转折“重合”国家巨变

敬一丹:20年《焦点访谈》让舆论监督从“生词”变成“熟词”

10岁时,敬一丹第一次遇到了话筒,是在小学的一间小屋里,话筒上扎着红绸子。老师把她们几个女生叫来,对着话筒念一段课文。那其实是一次面试。然而,敬一丹落选了。她沮丧地回到教室,一位同学的声音就从小喇叭里传了出来:“请同学们准备好,我们一起做眼睛保健操。”

“那个时候我觉得极其神奇。可是我落选了,我就想什么时候我有机会能在话筒前说话。”后来上了中学终于有机会了,这个机会也是“遇”。中学广播站的老师要挑一个广播员,恰好遇到了敬一丹的班主任,那位班主任恰好推荐了她。于是,敬一丹就成了中学广播站的广播员。那时,已经是“文化大革命”。敬一丹清楚地记得,她在包着红绸子的话筒前这样说:“哈尔滨市第44中学毛泽东思想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

那一天,敬一丹并不知道,从她坐在话筒前轻轻打开电钮的那一刻起,“播音主持”便成了她一生的关键词。在那之后,敬一丹播音的爱好从未间断。林业局3年的播音工作经历,终于让这个迷茫的青年走上了人生的正轨。

省电台的考试虽然不考文化,但是要考播音。播音稿子是什么呢?是一张报纸。头条新闻的标题叫做《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多有时代感啊!那正是1976年10月份的一天,敬一丹的人生转折正好和国家民族的大转折“重叠”在了一起。

“应该说,从这之后我终于有了一些自己的选择。我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这完全是幸运,这不是自己努力和选择的结果。”敬一丹始终对那段波折坎坷的青春怀有乐观的敬意。

在那之后,敬一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1980年,已经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并在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有稳定工作的敬一丹再次萌发了读书的念头,立志考上研究生。然而近乎“零基础”的英语水平,令她的考研之路异常坎坷。两次落榜,几近放弃,敬一丹终于在28岁时拿到了北京广播学院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研究生毕业后,敬一丹留校任教。33岁那年,中央电视台到学校挑人“相中”了敬一丹。有人劝她别再瞎折腾,踏实过日子得了,但敬一丹不想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在我看来能把爱好变成职业是挺幸福的一件事。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我就不会用‘刻苦工作’这样的说法。我喜欢它,我遇到了。”敬一丹说。

放大弱者声音传播智者观点

40岁时,敬一丹遇到了《焦点访谈》,那是中国电视锋芒毕露的时代。

敬一丹记得,当时还在“忙活”《一丹话题》的她突然接到《焦点访谈》制片人孙玉胜的电话,话语十分简单:“我正在筹备一个栏目,在《新闻联播》后面每天播出,是舆论监督的。”

对于敬一丹来说,“舆论监督”这四个字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在那之前的《3.15特别权益日》《质量万里行》等节目已经让敬一丹感受到舆论监督的力量。她觉得当记者就该这样,像一个战士一样上前线。

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经历让敬一丹看到,人们太需要一个“说话”的渠道。她刚到《焦点访谈》的时候,每天的功课是面对大量观众来信。给《焦点访谈》的来信有一个特点,信封上都是特别长的落款,落款越长越说明是角落的。拆开以后都是不平、冤屈,一整张纸的红手印。

“其实在《焦点访谈》最沉重的,并不是在镜头前忙活的事儿,而是背后承受的东西,这些信的落款经常会说‘托付你的人’,‘信任你的人’,而且托付的都是关乎到人家的身家性命,那段时间我有一种很难承受的感觉。”1988年,敬一丹将这些来信编成了一本书出版,起名《声音》。

“最初可能是朴素的感情,后来就变成了一种职业自觉,我觉得我在这个位置上最该做的事就是放大弱者的声音。不然,我就对不起他们的生命。后来我觉得仅仅是这些还不够,作为媒体人还要传播智者的声音,能不能听出什么样的声音是智者的,能不能判断出各种各样的现象表现出来的那种趋向,有没有一种遥望的能力。这是我们判断什么是智者声音基础。”敬一丹说。

敬一丹认为,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在那个位置上就要做有价值的事。“我和我的同事在《焦点访谈》这个位置上做了什么?20年来我们每天为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提供一期节目,一个一个个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积累让我们做了有成就的一件事,这件事就是我们把舆论监督这个词从生词变成了熟词。让大家看到我们可以用舆论监督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权利。”

“回望过去,当我要退休的这一天,什么事儿让我最欣慰呢?我觉得这件事是,《焦点访谈》在中国成为一种现象,不仅是媒体现象,也是中国进步的一种现象。我看到它实实在在在推动民主法治的进程。哪怕是最穷乡僻壤的人们都知道舆论监督是怎样一种力量,这不就是推进文明吗?我今天看到网民在自媒体时代那么自觉的用舆论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权利,我在想,也许他们在这20年里某一天看到了《焦点访谈》,这就是我的职业生涯中做的最值得的一件事。”敬一丹说。

【新闻链接】

敬一丹,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曾任黑龙江清河林区广播站播音员、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1986在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8年入职中央电视台,担任记者、编辑、主持人、播音指导。先后主持《经济半小时》《一丹话题》《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直播中国》《声音》《新闻调查》等栏目。主持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重大事件直播。(通讯员吴军辉文并摄)

分享到6.79K
编辑: 于熙标签: 焦点访谈
众怒 入侵
李克强马六甲一行精彩图集(高清组图) 领导人或穿“菠萝纤维”衫!马尼拉APEC峰会花絮汇总
假装在英国 从影视剧中的英伦关键词感受英伦风 谢耳朵将在莱纳德婚礼上搅局 盘点美剧婚礼上的麻烦事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鲁冰花”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在京正式启动

    详细>>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