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衣舞邪教蔓延 莫让三俗打败民俗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在这个春节假期里,回到家乡的人们会发现以往的文化生活和方式变得越来越贫乏,尤其是一些地方的农民工们,除了看电视、请客吃饭、玩麻将,基本没什么其他文化生活。结合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农村调研,笔者对乡村文化的现状与问题颇有感触。
乡村文化活动不仅仅是农民闲暇生活的娱乐方式,而且是社会价值最为重要的传播、生产途径和机制。当前各地农村仍然保留的传统文化活动,如关中农村的庙会、湘西农村的赛龙舟、各地的清明祭祖、看大戏等活动,都发源于中国的历史传统之中,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承载着农民的喜怒哀乐,表达着农民的是非对错、仁义孝悌观念,传播着孝道、和谐、正义等社会价值。
伴随着打工经济的兴起,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原有农村社会受物质主义、功利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想冲击,乡村文化活动渐趋荒废。就连最为隆重的春节,不少农村也再无任何节庆文化活动,多地农民在“麻将声中过新年”,于是许多人感叹过年没有年味。
在社会转型期,农村传统文化活动逐渐式微,新的文化活动又未形成,农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精神生活极度空虚,低俗娱乐、邪教组织便乘虚而入,有的农村出现了帐篷跳脱衣舞的低俗现象,冲击着乡村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念;更为严重的是,地下宗教组织、邪教组织在农村蔓延。这表明,优秀、先进的文化不占领农村阵地、引导农民的精神生活,这块阵地很可能会被庸俗、落后的文化所占领,乡村文化建设是一项紧迫而又严峻的任务。
经过近几年在十省农村调查,笔者发现:乡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组织建设,即凡是有组织能力的村庄,文化工作做得都比较好,农民的文化生活水准都比较高。但是近20余年来,全国各地乡镇文化站很多已名存实亡。
乡村文化工作要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前提则是保证文化活动的公共性,即保证活动参与的公共性、活动传播价值的公共性,而公共性的根本保障就在于超越于个人和家庭的社会公共组织建设。笔者认为,基于当前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第一,要解决基层文化部门的办公场所、办公经费问题,赋予文化部门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第二,督促政府文化工作人员深入基层,了解、关心农民文化生活的现状和需求,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文化建设方案;鼓励农民结合地方民俗节庆文化,自主创新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
第三,在集中居住点建设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让农民闲暇时有去处,营造农村公共文化活动空间。
第四,充分重视农民组织工作,尤其是留守农村的妇女和老人的工作,在有内生文化组织的村庄,尊重、引导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保证乡村文化发展方向;在缺乏内生文化组织的村庄,引进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激发、培养文艺积极分子,发掘优秀组织人才,引导农民自我组织、自我建设。(作者是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
热门推荐
更多>黄河壶口瀑布水量大增吸引观瀑者
春运大潮:各地迎来返程客流高峰
9岁男孩替抱病保洁员妈妈清扫爆竹屑
【新春走基层】春节里那抹橘红的风景线(组图)
湖南一家18口借船出游发生事故 8人遇难1人失踪
即将消失的技艺 探秘江苏鱼跃一支玻璃体温计生产过程
黑龙江境内主干线高速公路因大雪全线封闭(组图)
走基层:福州羊年春节街头见闻 “肉燕”热卖
湖南双峰养老院致18人死伤嫌犯落网
大年初三:铁路客流增长迅速
“夫妻哨兵”除夕夜替战士站岗20余载
众多老字号小吃扎堆“舌尖上的庙会”
黑龙江国道客车与轿车相撞 3死20多人受伤
江西上饶百米板凳龙灯闹新春
除夕坚守岗位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
春运十年:回家路上的变与不变
一路温馨一路情 福建春运情暖两岸民众回家路
香港商场再次发生围堵内地旅客事件(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