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扶”背后的道德坚守与逃避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第一时间获取世界杯赛事双语动态。
尽管围观群众喊“不要扶”,但他毅然将老人扶到路边。7月8日,说起扶老人的事情,湖南衡阳市公务人员陈建铁表示,以后遇到倒地的老人,他还是会伸出援手。(7月9日《中国青年报》)
面对摔倒在地的老人,你刚想上前搀扶,但是先期到达现场的人却异口同声地告诉你“不要扶”,这种时候,你会怎么办?相信多数人遇到这种情况,或许都会犹豫一下,甚至最终放弃搀扶老人。这一是因为多数人都有从众心理;二是受类似“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的影响,当很多人都告诉你一件事情不要做,你可能也会对这件事到底要不要做产生怀疑和动摇。
幸运的是,新闻中的这位公务员,没有听从大家的“善意”建议,最终上前把老人搀扶了起来,且把老人送到更为安全的路边。这样的街头一幕,在我看来,更像是一部微缩的社会道德话剧,跌倒在地的老人、围观的群众和扶人的男子,就是剧中的演员,从他们的身上,我们既看到了社会个体在突发事件中的道德选择,也看到了这个社会整体的道德风气和道德环境。
这位扶人男子的表现,当然是值得肯定的,因为他没有受到外界的消极影响,最终坚持了自己的道德选择,完成了自己的助人善举。但是说到其他围观路人的表现,就差强人意了。客观地说,路人劝这名男子“不要扶”,也许是出于好意,因为此前确实发生过扶起摔倒路人反被讹诈的事情,大家不想让他卷入这种纠纷,不想让好心人受到伤害。可是反过来说,当路人为了避免这名男子被讹诈而提醒他“不要扶”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倒地老人的利益和他所面临的危险呢?
更进一步说,难道除了劝说这名男子不要搀扶倒地老人,就没有其他办法来既保证倒地老人得到救助,同时又避免男子被讹诈的可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既然现场有二三十个人围观倒地老人,那么他们完全可以站出来帮助这名男子作证,来证明他是见义勇为者,而不是撞倒老人者。如此一来,也就很好地解决了救人与可能被讹诈之间的矛盾。
遗憾的是,这些围观者既没有选择自己去扶起老人,也没有选择帮助见义勇为者作证,而只是单方面地提醒见义勇为者“不要扶”。如果说这名男子的行为证明道德良知需要一定坚守精神的话,那么这些围观者的表现,只能说明他们是对自身道德责任和义务的一种逃避。
“扶不扶”难题并非无解,解决问题的钥匙,就掌握在你我他的手里。如果坚守道德和良知的人再多些,如果逃避道德责任和义务的人再少些,那么解决“扶不扶”难题就指日可待。(苑广阔)
热门推荐
更多>山西河津市与乡宁县建豪华政府办公楼(组图)
父爱如山 山东“鹰爸”扫帚打醒植物人儿子
中国环太军演舰船驶离珍珠港赴海演习
脑瘫双胞胎开蛋糕店 攒钱环游世界
沈阳一村支书哥哥自建“小皇宫”
中国道教史上第一位女方丈
福州市人大代表醉驾肇事逃逸 被警方控制
西安一小区游泳池7年没水 物业称运营成本太高
河北一8岁男童被11名同学打死
全国多地网友声称发现“UFO”
江苏徐州:广场舞大妈“转行”参加暴走
重庆市民淡定迎高温 泳池麻将水中纳凉
成都回龙村牧山干渠暴雨引发5米缺口 泥水中吃饭抢险争分夺秒
成都回龙村牧山干渠暴雨引缺口泥水中吃饭抢险
浙江安吉一敬老院虐待老人 95岁老人烂掉小腿
北京市养老助残券变卡试运行
济南发生马路情杀案 3名女子被杀
中央档案馆公布日本战犯鹈野晋太郎侵华罪行自供提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