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中国在线  >  专题  >  2014专题  >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  >  凝视历史

83岁老人回忆南京大屠杀:4岁时躲在门后逃过一劫

新华报业网佚名 2015-12-10 15:18:23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原标题:83岁老人回忆南京大屠杀:4岁时躲在门后逃过一劫

交汇点讯 在淮安市涟水县老县委家属区住着一位今年83岁的老人。老人名叫卜承忠,退休前,他是涟水县机关医院院长,所以邻居和熟人都习惯叫他卜院长。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从南京分配过来的,却少有人知道他心中埋藏的那段痛苦的记忆: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目击者与幸存者,时年4岁的他因躲在门后而躲过一劫,而邻居家的六口人他后来再也没有见到。他的舅舅卜家友在前往难民营途中也惨遭杀害。为了保存他的这段记忆,他自己画了一幅名为“漏网之鱼”的手工画,称自己是在那场浩劫中的一条“漏网之鱼”。

木门成天然屏障,4岁男孩侥幸生存

老人出生在南京紫竹林,1岁时,因父母离婚,年幼的卜承忠与母亲居住到位于南京黄鹂巷4号的外婆家。南京没有沦陷前,外婆家靠手工织布维持生活,母亲则在一位德籍犹太人家做佣人。生活虽不富足,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生活里没有饿与冷。不过,这样平静的生活在南京沦陷后发生彻底改变。

南京沦陷前,母亲雇主家女主人说全家要到香港度假要让母亲同去照顾日常起居,其实是到香港避难。母亲走后不久,南京就沦陷了。一天上午10点多,外婆将只有4岁半的卜承忠寄放在邻居家,自己去寻找难民营的位置,就在外婆走后不久,一群日本兵推开外婆家院门,冲了进来。

院内的日本兵一阵叽哩哇啦后,邻居家六口人战战兢兢地拉开房间木门,此时,幼小的卜承忠被邻居藏在木门后。透过木板门与门框之间的缝隙,卜承忠看到,迫于日本兵的淫威,邻居一家六全部跪在地上不停地哀求……。

躲在门后,全身颤抖,想哭不敢哭的的卜承忠那时唯一的希望就是外婆快回来,而自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见到邻居家六口人。当他从惊恐中醒来时,卜承忠发现自己已在外婆的背上,原来外婆已经找到难民营地点,并把他接到了难民营。

在难民营中,外婆四处打探舅舅消息,噩耗传来,有人亲眼见到舅舅在上海路与汉中路附近被日本兵抓走。后经证实,舅舅卜家友与其他遇难同胞被日本兵在汉中门外集体屠杀。

寺庙方丈曾为其取名,开始颠沛流离生活

卜承忠原姓钟,83岁的他已经记不得他姓钟时的名字,但他记得,舅舅是外婆家唯一的男丁,舅舅遇难后,年迈的外婆悲痛不已,慰藉无果,两位姨母在湖南路丁家桥附近一寺庙方丈的建议下,将他过继给舅舅家,方丈并为其取名卜承宗,取义祖宗传承、不忘祖宗之义,后来读书时,老师又将其改名卜承忠。

没过多久,外婆终因思子成疾撒手人寰。卜承忠不得不由两个姨母轮流收养,由于国破家亡,南京人民已成为日寇占领、统治下的奴隶,两姨母家生活也极度困难。而幼小的卜承忠因受惊吓与营养不良也时常闹病。姨母害怕卜承忠有个闪失不好向妹妹交待,便多次写信给其母亲,希望卜承忠赶紧回来。

被德籍犹太人带至香港避难的母亲,也在时刻挂念远在南京的家人,但战火纷飞的年代,总是有许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不久,香港沦陷,德籍犹太人又带其母亲到上海开起食品店。因牵挂家人,在上海的母亲时不时也写信回来,得知家里情况后,母亲多次向雇主家提出辞工,虽然每次雇主家都真心挽留,并提出可以让母亲将卜承忠接到上海,但母亲还是婉言谢绝,并在同事的帮助下,没有惊动雇主家人,悄悄离开了上海,回到已破败不堪的南京黄鹂巷4号的家。

为了抚养年幼的卜承忠,母亲重新操起小时候就会的纺纱、摇锭,并托请友邻为他联系学校,以解决上学问题,在友邻的帮助下,卜承忠终于上了学,母亲也在湖南路高门楼法国大使馆再次找到一份工作。

路遇日本学生娃,他想用手中酱油瓶砸他们

朝天宫小学、仓巷小学、张公桥私塾,断断续续地上了一年多后,卜承忠又转入玄武门小学学习,在他记忆中,那时,汪精卫已投降日本。

在玄武门上学时,卜承忠已11岁。由于母亲在高门楼法国大使馆打工,母子两人被安排住在大使馆厨房旁边的一间储藏室暂居。一天中午,母亲让卜承忠去打酱油,他拿着油瓶沿着湖南路走向丁家桥,快到丁家桥铁路道口,他突然被一个与他年纪相仿的男孩狠狠地推了一把。看到这个男孩背的是双肩式书包,而非南京学生常用的挎肩式,他意识到向他发出挑衅的男孩可能是个日本学生娃。想起遇害的舅舅,想起外婆,想起几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想抡起手中的油瓶向那个日本学生娃头上砸去。不过油瓶还没有抡起来,两个中国大人走了过来推了他一把,他才意识到那时并不是他逞强之时,迅速离开,打完酱油,回家。

直到母亲去世,卜承忠也没有把路遇日本学生娃一事告知母亲,他怕母亲担忧。

老人手写的回忆录。交汇点记者 朱鼎兆 摄  医校毕业到苏北,收获爱情同时扎根基层

1954年,从南京医校毕业后,卜承忠面临着工作分配,他说分到什么地方都无所谓,只要离开南京就行。后来他来到涟水参加工作,高沟卫生院、梁岔卫生院,在农村基层卫生院工作25年后,1981年,他被抽调到涟水县城筹建涟水县机关门诊(现在的机关医院),筹建完成后他即被留在县城工作至退休。

今年,南京医校首届毕业生60周年聚会,应同学之邀,83岁的卜承忠准备写一份回忆录。原本只是想简简单单写下,但提笔后便思绪万千。就这样,不会电脑的他仅用几个月时间,就洋洋洒洒地写了数万字。这本名叫《炎黄子孙多灾多难漏网之鱼草根杂谈》的回忆录,今年8月份终于装订成册。

据卜承忠介绍,他的夫人也是南京人,同样经历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而在举家避难的途中,夫人还差点被家人送人。解放后,学医的夫人也被分配到苏北涟水工作,相同的经历让两人的心渐渐走到一起。夫人去世后,卜承忠在南京为两人买了墓穴,现在想夫人时,他会去南京,想起舅舅时,会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哭墙摸摸舅舅的名字。

分享到6.79K
编辑: 杨舒文标签: 南京大屠杀 老人 回忆 标题 4岁
众怒 入侵
注册制推进:国务院通过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草案 美联储加息在即?投资者加码押注
“海外豆瓣”IMDb评选年度十佳电影 你看过几部? 会在火星种土豆的学霸并不多 理工宅男仍然槽点满满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鲁冰花”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在京正式启动

    详细>>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