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辞典》编纂者:抗战时4岁起逃难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人物小传:段月萍,女,1933年生,安徽芜湖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副馆长。少时亲历日军侵华,备尝国耻家恨。青年时进入市级机关工作,年过半百时被上级抽调,参与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立碑、建馆、修史”,在全国开展寻访调查,是较早进入这一领域的研究者之一。
12·13国家公祭日越来越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副馆长段月萍成了“大忙人”:接受媒体采访,参加馆里组织的活动,出席图书发布仪式……今年81岁的她,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究南京大屠杀,退休后仍不辍工作。这两年,她参编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南京大屠杀辞典》,承担了其中50万字的编纂。
“我不会用电脑,这50万字,都是在纸上一笔一画写出来的。”段月萍说,最近,这本辞典的第一卷已经在南京出版,作为参与者她深感欣慰。
市长叮嘱:“馆建得再好,展陈不过硬也不行!”
“八十年来家国,万千里路山河。” 用这句话来概括段月萍的学术与人生,非常贴合。
小时候亲身经历过日寇侵华,从4岁起就随着父母逃难,从安徽到江西,一路逃到湖南……至今,段月萍还记得当年国破家亡、同胞罹难的情景,对那段历史有着切肤的家国之痛。不过,让她感到遗憾的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段月萍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日本“教科书事件”,日本文部省对历史教科书进行了修改,将其中记述的对别国的侵略一概称为“进入”,并对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实进行了淡化和删减。此举遭到日本国内舆论和以中国、朝鲜和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的强烈谴责。在这个背景下,南京报经上级同意,启动了“立碑、建馆、修史”工作,唤醒沉睡许久的历史记忆。
这项工作,由时任南京市长张耀华任领导小组组长,下设办公室,只有3个成员。段月萍因为有历史专业背景,被从外单位抽调过来,专门负责展陈史料收集与整理。让她记忆深刻的是,市长多次叮嘱:“馆建得再好,展陈不过硬也不行!”要做到展陈过硬,就得把史料做扎实。而在当时,这一块在史学界还鲜有人问津,这项工作对段月萍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单枪匹马夜赴徐州,成功采访到当年的美国记者
“立碑、建馆、修史”3件大事,都需要先把基本史实搞清楚。由于长期缺乏关注,南京大屠杀的有关史料零星地散布于各处。她至今记得很清楚,最早查到的一份资料刊登在《文史资料》上,是原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梅汝璈的回忆。段月萍如获至宝,把文章一个字一个字手抄下来。
为了查资料,她不仅跑遍南京的各大图书馆、档案馆,还多次赴北京、上海等地“大海捞针”,总计查找到112种、550万字文字资料,图片、照片112张。这些资料,日后都成了纪念馆的展陈,并且编成了专门的史料集。
此外,寻访历史见证人也是一个重要工作。除了在全市普查、寻访到1756名幸存者,她还先后赴全国多地寻访过梅汝璈的家人、秘书,以及当年参与东京审判的工作人员,获得了一批重要的历史资料。有一次,听说当年最早报道南京大屠杀的美国记者德丁来徐州探亲,她一个人连夜乘火车赶往徐州,又换乘三轮摩托车摸到旅店,晚饭早就误了点,只好饿着肚子等到第二天,终于找到德丁,对他做了深入的采访。
还有一次,她去上海寻访一位重要的历史见证人,见到了一本东京审判的影集,但对方只答应借给她3天时间。为了抓紧时间翻拍,段月萍连夜乘火车回宁,到家时已是凌晨两三点。第二天一早,她就带上影集向市领导做了汇报。市领导闻讯,当即指示秘书送图片社翻拍。3天后,她如约再赴上海归还影集。她说:“那些年,我经常一个人在外奔走,对工作充满热情。”
参与编著首部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史稿等专著
1985年是抗战胜利40周年。这一年,南京为大屠杀遇难同胞建立了13处纪念碑,建成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碑建成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包括日本友人在内的各界人士纷纷来宁参观、访问。作为参与其事者,段月萍深为自己两年多的艰苦付出而欣慰。
从这一年起,短短几年里,段月萍还参与编撰了第一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一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稿,组织拍摄了25分钟的纪录短片,编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日军暴行》(照片集)。鲜为人知的是,当时出史料集时,出版社考虑到事涉敏感,不肯担这个风险,后来还是张耀华市长专门签了名、批了字才得以出版;而那本照片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没有正式出版,只是内部印行了一批。
多年来,段月萍著述颇丰。直到今天,她依然勤于耕耘,为探求历史真相和启迪而不懈努力。她说:“这些年来,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越来越受重视,以国家公祭为新起点,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今后将会更加全面、深入,对此我充满期待。”
热门推荐
更多>- 北京今12时解除重污染红色预警 12日或再迎雾霾 湖南张家界天门山迎首场雪 北京举办122交通安全日活动 马里人质劫持事件遇害人员遗体回国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11月21日-27日 大熊猫“华姣”顺利抓捕 将于19日放归野外
- 昆凌确定出演《温柔的子弹》 王学圻导演首秀 袁姗姗清晨素颜出街 戴圆形镜框可爱呆萌 《007幽灵党》曝双特辑豪车追逐火车肉搏疯狂 第五期“华策杯”编剧培训班开班 康洪雷开讲 组图:张瑶晒阳光写真 时尚热辣美丽不冻人 陈妍希《奔爱》演创伤女 到世界尽头寻找爱
- 汪涵20年前青涩旧照曝光 脸庞稚嫩长相清秀 韩雪满脸泥巴执行任务 与贝尔CP感十足 周韦彤时尚大片曝光 面具肌肉男簇拥显女王范 黄晓明手提大闸蟹走红毯 整容门绯闻女友大揭秘 “习主席出席G20峰会”漫评①:为G20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开幕
- 涨姿势:时尚色彩 英伦风
- 假装在英国 从影视剧中的英伦关键词感受英伦风
- 谢耳朵将在莱纳德婚礼上搅局 盘点美剧婚礼上的麻烦事
- 美剧偏爱中国元素 中国人形象这些年变化几何?
- 一往情深深几许?七夕寻觅光影故事背后的爱情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