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互信+成长互助+文化互补,齐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塔里木大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纪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9-15 14:49:15
分享

“‘质子泵’,简单说就是靠细胞膜,营养呼吸。”9月7日,塔里木大学园艺18-3班的杨植,为了教舍友园艺18-1班的加依达尔翻译这句专业术语,两人一直忙到深夜。加依达尔预科期间挂了2门课,跟着杨植学习,通过了补考和各门课考试。

“学校注重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融入专业教学中,综合运用教育教学、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制度保障、研究示范等方式,创新凸显融情固基、文化铸魂、实践育人的民族团结教育载体,探索实践‘融情互信+成长互助+文化互补’的工作模式,通过微平台连心、成长服务暖心、精神锤炼凝心和社会实践融心等举措,围绕“连心、暖心、聚心、融心”四个服务引导大学生在融情实践中筑梦成长,民族团结就像沙漠胡杨和沙丘梭梭、红柳一样,已常年根植于各族师生的心灵深处,‘三个离不开’思想已深深融入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塔里木大学党委书记王选东说。

近年来,塔里木大学积极构建融情互信、成长互助、文化互补的民族团结实践模式,将大学生的融情教育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有力推动各族师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促进各族师生交流、交往、交融。

融情互信,让民汉学生手足相亲

让各族学生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需要学生的思想行动自觉,也离不开领路人的滋润和浇灌。

“李老师就像亲爸爸一样呵护、疼爱我,每当我有困难时,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我身边。”2014年11月,在阿拉尔麦西来普餐厅举行的捐资助学认亲会上,塔里木大学国贸16-1班的柯姆巴提古丽(柯尔克孜族)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柯姆巴提古丽说,由于家境贫寒,生活艰苦,班主任李全中老师认她和农经16-1班的哈迪夏(哈萨克族)做干女儿。当时许多不愿留姓名的爱心人士被李老师的善举所感染,纷纷解囊捐助。 

李老师不仅向学院反映帮助她两申请了勤工助学岗位、特困生补助和国家助学金,还与其爱人商定资助她两读大学,并联系企业等爱心团体,为她们争取多方资助。

“她两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不忍心看着她们受的苦比我还多,吃的比我还差。”李老师说,对于这两个学生,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想以认亲的方式给她们提供更多帮助。

每逢在校过古尔邦节、肉孜节,李老师都会叫她两来家里一起过节;生病住院了,李老师都会第一时间来到医院看望她们;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李老师都会耐心指导,悉心辅导她们……

塔里木大学朱新红老师回忆,2010年的一个冬天,她帮班上的学生复印资料,由于路面有冰冻,骑车不小心摔断了胳膊。“我住院的第三天,全班50多名同学都来看我,这让我特别感动。”说起这件事,朱老师的眼眶湿润了。

2008年,朱老师的儿子因造车祸不幸去世,但她并没有因此落下任何一节课,她说:“不论我遭遇怎样的不幸,都要让学生看到我精神焕发的一面。”

从教28年来,朱老师不论是在教预科班汉语,还是教学生做人,都严中有爱。生病了,她送学生去医院;没生活费了,她借钱给学生;找工作遇到困难,她帮学生推荐;遇到烦心事,她帮学生开导……

“融情互信,是民族团结的基础。需要营造氛围,协同关心,帮助适应,弱化矛盾冲突,消除顾虑障碍,构建互知互信的交流平台。”塔里木大学团委书记张磊说,学校从成长环境和历程、学习生活和心理矛盾等方面构建交际环境,促进各族师生相互了解认知,奠定信任基础,拉近彼此距离,浓厚彼此友谊。

融情互信+成长互助+文化互补,齐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BR>——塔里木大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纪实

塔里木大学园艺专业大二学生贾婷与舍友们一起品尝家乡特产 赵双喜摄

融情互信+成长互助+文化互补,齐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BR>——塔里木大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纪实

塔里木大学园艺专业大二学生杨植(左一)向舍友们学吉他弹唱 赵双喜摄

融情互信+成长互助+文化互补,齐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BR>——塔里木大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纪实

塔里木大学园艺专业大二学生贾婷(左一)与舍友们一起在图书馆学习 赵双喜摄

成长互助,让民汉学生共同进步

彼此畅快的交流,需要突破语言的隔阂。吃饭怎么说?“塔马克”;再见呢?“霍西”;谢谢呢?“热合买提”……9月8日下晚自习后,资环18班的汉族姑娘马盈盈,认真地向舍友植保18班的热孜宛古丽(维吾尔族)学维吾尔语。

马盈盈来自甘肃天水,没合住前,她连一句维吾尔语都不会说。一年多下来,马盈盈基本可以用维吾尔语与热孜宛古丽聊天了。

同住一个宿舍,汉族同学不仅学会了维吾尔日常用语,维吾尔族同学的汉语水平也有了长进。“我家在喀什疏勒县,又是民考民,普通话说的坑坑巴巴的,马盈盈耐心地给我纠正发音,我的普通话比以前标准了,见识也更广了。”热孜宛古丽说。

园艺18-1班的阿米乃木和帕提古丽(维吾尔族),来自新疆喀什,属于民考民,预科期间未通过MHK等级考试,跟专业班试读。按学校规定,试读期间,仍未通过MHK等级考试,要留级到预科班。

为了教舍友阿米乃木和帕提古丽学汉语,园艺18-2班的汉族姑娘贾婷主动当起了她两的“老师”。一次,贾婷帮阿米乃木纠正发音:读桑“椹”,不是桑“仁”。两人一直忙到凌晨两点,阿米乃木累了想眯一会,贾婷嘟囔着说:学不会还好意思睡呢!回想起这些点滴时,阿米乃木抿着嘴笑了。

正因为有贾婷这个“严师”,阿米乃木和帕提古丽不仅于2015年11月通过了MHK三级乙等考试,还通过了所有专业课考试,并拿到了学校专业奖学金。

“成长互助,是民族团结的关键。需要以个人能力提升为目标,促成互帮、互学、互助氛围的形成。”塔里木大学学工部部长于涛说,学校教育引导民汉学生互学双语,互教专业知识,互讲成长经历,拓展综合素质,提升就业技能。

融情互信+成长互助+文化互补,齐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BR>——塔里木大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纪实

塔里木大学园艺18-2班的贾婷(左一)教舍友学汉语1 赵双喜摄

融情互信+成长互助+文化互补,齐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BR>——塔里木大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纪实

塔里木大学园艺18-2班的贾婷(右一)教舍友学汉语2 赵双喜摄

融情互信+成长互助+文化互补,齐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BR>——塔里木大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纪实

塔里木大学资环18班的马盈盈(右)向热孜宛古丽(左)学维语 赵双喜摄

文化互补,让民汉学生共勉共励

“跳起舞来唱起歌来,幸福属于我和你……”9月9日,9号楼220宿舍的杨植跟着舍友热扎提、加依达尔学唱新疆歌曲《我的姑娘在哪里》。

杨植说,新疆歌舞节奏欢快,他非常感兴趣,在网上下载视频和歌谱,经常跟着米热扎提、加依达尔学吉他弹唱。2015年11月,杨植和舍友们在学院民汉合住优秀宿舍评比大赛上,还共同演唱了这首歌。

同住一起,杨植和舍友们加入了学校民汉互动协会、歌舞协会等社团,经常一起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文体娱乐、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每逢肉孜节、古尔邦节,他们共同跳“麦西来普”广场舞,同诵民族团结诗歌等活动。

在民汉合宿前,杨植对维吾尔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了解不多,在与舍友朝夕相处中,他的认识逐渐变得深刻。他说:“将来回到陕西老家,我一定会给乡亲们介绍真实的新疆、朴实的少数名族同胞。”

“文化互补,是民族团结的核心。需要各族学生在注重共性、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挖掘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等要素。”塔里木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王志刚说,学校丰富文化育人载体,倡导民汉学生在互讲民族史、互知民族文化、互学民族政策等共融实践中,推动文化上的共勉共励,在全校掀起了各民族携手共铸塔大梦的热潮,培育了手足情深共成长的塔大人情怀。

据介绍,作为南疆一所综合性大学,塔里木大学共有22个民族,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3,以维吾尔族为主。“学校推行民汉学生混住、混班上课、混班实习、结对子,营造各民族相互嵌入的格局,并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读一部经典、同上一堂课,同演一台戏、同打一场球等融情实践活动,齐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促进各族师生交流交往交融。”塔里木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传辉说,学校充分发挥了在南疆的“稳定器”、“大熔炉”作用,成为国家和兵团“民族团结先进单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