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上午,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联合召开2016年河南省“戏曲进校园”活动新闻发布会。自今年9月份开始,河南省将选择郑州、洛阳、濮阳、许昌、三门峡、南阳、济源、巩义、汝州、长垣等10个市县作为试点,率先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
河南是戏曲大省,拥有以豫剧、曲剧、越调为代表的几十种地方戏曲剧种。尤其豫剧是全国第一大地方戏曲剧种,是河南的一张文化名片。
近年来,河南省戏曲事业发展面临了不少困难,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创作生产有“高原”缺“高峰”、基层院团生存艰难等问题比较突出。据了解,在全国范围内,戏曲剧种正以每年1.5个的速度在消亡,戏曲传承与发展前景堪忧。
今年7月初,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四部门制定下发了《河南省“戏曲进校园”活动工作方案》,对全省“戏曲进校园”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中宣部副部长景俊海同志对河南省的工作方案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中宣部文艺局要把河南省作为全国试点,推动河南在“戏曲进校园”方面摸索经验、探索路子。
河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耀在会议上表示,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三年实施“三步走”步骤。
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选择郑州、洛阳、濮阳、许昌、三门峡、南阳、济源、巩义、汝州、长垣等10个市县作为试点,率先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非试点市县启动“戏曲进校园”活动,试点市县实现“戏曲进校园”活动全覆盖。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覆盖全省所有的大中小学校。
按照“一年试点、两年推广、三年普及”的思路,力争三年内实现全省大中小学校所有学生每年免费欣赏到一场优秀戏曲演出的目标。
河南省文化厅副巡视员闫敬彩会议上介绍,省文化厅组织专家对河南省“戏曲进校园”演出剧目反复进行了挑选和斟酌,先后公布了《程婴救孤》、《铡刀下的红梅》、《花木兰》、《朝阳沟》等两批涉及整剧和折子戏的120余个演出剧目名单。同时召开全省文化系统“戏曲进校园”工作推进会暨业务培训会,邀请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谭静波、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一级导演罗云等做了戏曲相关专题讲座,为活动的全面推开做好了准备。
河南省教育厅在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工作中,细化活动内容和形式,组织戏曲演出,列入课程计划,开展教师培训,培育特色学校,组建戏曲社团,编写培训教材,举行成果展示。
截至目前,南阳、济源、巩义、长垣已举办启动仪式及首场演出;郑州、洛阳等四地计划于9月初启动活动。“全国普通高校的演出安排正在与院团协商,下一步将具体落实演出日程及学校。”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刁玉华介绍了未来的工作计划。
据了解,河南省“戏曲进校园”活动将于9月9日下午在河南省实验小学正式启动。(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