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存在很多的问题:从工业内部来看,我们的工业偏重工业,粗放工业。尤其是我们现在还处在一个工业化的时期,工业不起来的话,东北地区的振兴我感觉是没有希望的。
产业内部的结构是东北振兴的关键,尤其是工业内部不合理,这是造成老工业基地经济后劲不足,增长乏力的原因,我们必须是提到振兴战略的高度,还认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看东北老工业基地它的增长情况,为什么增长乏力?为什么后劲不足?
我感觉跟我们的产业结构,尤其是工业结构存在很大的关联问题,包括投资,包括我们投资也是这几年呈现断崖式的下滑,包括我们的三产和二产,现在我们的三产比例上升,是我们工业下滑一个情况造成的。所以不是三产本身如何如何好,而是工业不好,所以说把三产弄上升了。这样的工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新的工业增长。
我们最近做了一个研究,采用了一个新的视角,来看看我们工业结构偏重偏到什么程度?我们把这个现象叫做偏离现象,我们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构和国家的产业结构出现了“偏离”的情况,我们走的路跟人家不一样,我们重工业的比例越来越大,机制在加强。
所以我们看看这种现象,它究竟严重到什么样的程度?然后看看我们这种产业结构的偏离现象对我们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又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从第一到第八位的产业。那么看看东北占的比重,我们看我们在这个8个支柱产业里面,情况分成3种,第一个比较好的情况,我们的汽车制造业占全国排名的15.33%,超过了我们GDP在全国占的比重。
第二个,说得过去的产业,能及格的情况,是化学原料和化学 制品制造业,还有冶金材料行业、电器非金属矿业制品业,这样的行业是什么样的行业,说得过去的行业是我们的老工艺。
第三个情况是什么地方?我们差距最大的地方在哪里?是全国按规模排第一的产业和第五的产业。第一的产业是什么?是计算机通讯和电子设备制造业,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占的比重是全东北占这个比重是一点一几,大家看我们在全国排名第一的工业行业里边,我们占的比重只有1.19,这个比重太小了。
恰恰和南方先进的省份相比,我们差距在什么地方?广东在这个行业里面占了31%,浙江江苏占了20%,我们几乎是相当于没有,我们在全国第一大行业里面,占的比重只有这么一点点,太小了。还有电器机器和器材,我们是占了4.04%,反过来看广东是占了17%,江苏是占了23%,这可见我们差距最大在什么地方呢?
大家看,是在大规模的产业,那么这个大规模产业还有什么特征呢?它是消费型产业,这样分析看,东北工业产业结构最大的问题在什么地方?我们是在大规模的消费品制造业在这个行业里落后得太多太多了,这是我们研究一个最主要的结论。
后边的分析也验证了这样的情况,大家看这是东北地区,按照东北地区排名前8的行业。第一是汽车制造业,这个说得过去。除了这个之外,其他的像黑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非金属矿业还有化学燃料等等,基本都是老工业、重工业、原材料。所以这说明我们的产业结构没有那些新的,我们国家从90年代以来,新产生那些大规模的工业我们基本上都没有,并且这个趋势在逐渐拉开差距。
反过来看对比一下广东,广东第一大产业是什么呢?是计算机通讯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占了31%,电器制造占了37.6%,所以说这两个大产业列全国分别是第一和第四的产业占的比重相当大,并且这两个产业都是消费品行业,都是直接面对消费者市场的,这是和我们不一样的。
东北的工业是制造工业用和企业用的产品,没有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市场,所以我们参与市场竞争的程度远远不够,这是我们一个问题。比如说我们再仔细看,会发现电器机械里面有一部分是工业制造,像变压器和开关这类的,这属于工业用的电器设备。还有昨天董明珠讲的电冰箱这些是家用电器,前者是工业品,后者是属于消费品,我们东北有前者。比如说我们刚才讲的百分之四点几是工业电器产品的指标,反过来民用和消费品制造的,我们东北基本上没有。这是我们研究的情况。
再做一个补充,作为我们东北的比较优势产业,大多数是传统的产业,其中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占据的优势最大。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如果说按照比较优势来解决产业的话?我们选择什么呢?我们还是选择了老产业,就按产业结构调整,就不会走出这样一个怪圈。
我们的优势产业,这个行业在国内占比重来看,第一优势最大的是传统产业,我们占了30%的份额,但是这个行业在全国的规模各排名只是占38位,就左边的数第38位。所以说小行业占了大份额,在大行业里面我们占了一个小份额,这就是产业结构的问题,它在全国第一个大规模行业里占的比重相当大。所以说是在大规模行业占了大份额,我们是在小规模行业里占了大份额。这是高新技术产业,按照国家的统一标准,这些行业作为我们国家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是什么呢?就代表着未来。
我们看未来什么样呢?在第一大规模第二大规模的行业里面,东北占的比重一个是5.3%,一个是0.54%,几乎就没有。我们有一个优势,在航空航天设备制造有优势,占了全国的13.76%,这个超过我们的GDP比重,这个是我们的优势,但是这行业规模小,只有3千亿,电子行业是6万7千亿,这两个行业规模差距很大。
所以说我们的优势还是在小规模,还是在工业品制造领域。这个情况,分析原因,为什么造成越来越和全国偏离的情况,我们讲了有很多原因,历史原因、历经原因、体制机制。但是这里还有一个,大家不要忽略,我这次讲的一个重点,我们要讨论产业政策。大家知道产业政策本身是有导向的作用,我们想把这个地区的产业做成什么样的产业格局,这是产业政策要表达的。我们看这里边,这样一个产业政策是不是纯资源的,还是有产业政策的导向,起到这样的作用。
反过来我们再反思,今天振兴要采用什么样的产业政策?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我们的产业结构越来越重,越来越偏离这样一个产业结构是有产业政策在里面起作用的,其中大家看2003年的东北振兴的政策那里面有产业政策就加快了,03年东北振兴第一批项目是610亿,610亿在那个时候是很大一笔钱,有100个项目,分布在辽宁占了72.5%,辽宁的结构原材料工业按资金额算占了86.5%,装备制造占了一部分,所以说那个产业政策里面,大部分投资是投在什么地方?就是原材料工业,化工等等这样的,包括大连的化工基本是那个时间发展起来的。所以说那个时候的产业政策,有明显的导向,要干什么呢?要把东北建成一个原材料基地,工业原材料基地很明确的,要建成一个装备制造业。我们说这个导向,这个导向重要性怎么样,我不说这点,这样一个导向加重了东北原材料产业,原材料过重过多的情况,加重了产业的畸形这种现象。
反过来想,比较一下,03年中央11号文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文件和今年7号文件我们比较一下,当年支持的煤炭、石油、化工这些都已经过剩,新的政策要去产能,反过来想,当初你想到没想到过剩?所以我们认为,这样一个产业结构不是一个纯粹的资源,是有人为导向,是有产业政策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的。反过来就会想,如今我们现在面临着新的振兴形势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实行什么样的产业政策使东北全面振兴起来?还是资源型振兴吗?这样提出一个思考。我们对产业政策有一个思考?我们认为东北全面振兴是总的目标,刚才有人讲总目标是到2020年东北要实现全民小康社会,我感觉中央要求不高,中央要求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讲,实现东北全面振兴是与全国同步建设小康社会,使东北人民富裕起来,这是中央给东北最大的政治任务。全面振兴.是干好一个两个产业,也不是建设一两个基地,东北振兴的产业政策应该是区域政策下的产业政策,而不是产业政策下的区域政策,不是哪个产业重要就发展哪个,而是哪个使东北富裕起来振兴起来就发展哪个。刚才专家表达的观点我很认同。
实际上这样有几个考虑的视角,一个视角是,有时候不要以国家视角来看区域振兴的视角,国家角度来看,产业本局来看,这些产业需要布局,这些重要,但是不能代替区域振兴的视角,因为这个产业的重要,可能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其他的重要,我们一定要搞,但是还不够。也不要以比较优势的视角来代替区域振兴的视角,这是东北人经常有的看法,我们有什么能力就发展什么,我们有什么条件就发展什么?我感觉这是一个很狭窄的观点,我们发展到现在,改革到现在,应该突破这点。如果我们仍然是走原来的路径,只延续原来的优势,东北就不会突破这样的产业格局,这样的产业格局反过来说,过去对我们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但是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约束。所以我们要考虑,怎么考虑区域振兴的视角。所以说这个问题,我考虑了几个不太成熟的看法,我自己着力建议中策,怎么去考虑产业政策?要依据市场需求选择主导产业,选择支柱产业,保持优势产业的同时,优势产业不能丢,要保持它,同时要着力转变供给结构,跟随上国内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尤其是在市场规模巨大的下游消费品生产产业中找到突破口。我跟很多人谈过,别人不同意这个看法。我感觉这个问题不突出的话,东北的产业结构应该说是缺了很大一块,包括民营经济也很难发展起来,所以说它是很重要的部分。不能再走传统重化工业增长的老路,不能重返轻工制造业,重返消费品制造业。或者说再精确一点说,我们不一定是强调去掉重工业,而是在重工业里面有很大一部分也是相当于消费品制造业,比如说汽车,汽车也是重工业。但是我们要重返要发展那些依托重工业的那样一些消费品制造业,在这个角度来看,是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找到未来发展的支撑。
还有是突出上策,上策是什么呢?从更全面的来看,突出改革对东北振兴的带动作用,把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一个中国重大体制机制改革的实验区,作为深层次体制改革的攻坚区,作为结构调整新兴发展模式建立的工作区,把东北好好的折腾一下,不要完全的着眼于经济,要着眼于一个新的体制机制的建设,这样为东北老工业振兴寻找一条突破之路。(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