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之“眼”:发现1062个问题 贵阳市轨道公司连续6年无安全责任事故

来源:贵州都市报数字报
2016-08-22 09:40:53
分享
大数据之“眼”:发现1062个问题 贵阳市轨道公司连续6年无安全责任事故
工作人员在监控中心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控和数据处理。
大数据之“眼”:发现1062个问题 贵阳市轨道公司连续6年无安全责任事故
通过手机对轨道工地的视频监控画面。

    孟又新聂军本报记者沈丽琼摄影报道

    在贵阳修建地铁,下穿河流、高架桥、高速公路、密集生活区、火车站、铁路是常事,因此,施工风险较大,随之带来的工程建设安全监管难度也很大。

    好在,还有大数据。

    2014年底,贵阳市轨道公司依托大数据手段,建立起安全风险监控中心(以下简称监控中心)和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对1号线建设启动全天候24小时安全风险有效管控。

    信息平台建立以来,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据统计,贵阳市轨道公司已连续6年无安全责任事故。

    中心+平台,用数据说话

    这个监控中心,贵阳市轨道公司配备了安全管理、安全风险管理、土建施工、平台维护和轨道交通建设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10余名专职技术人员。围绕信息平台,重点开展工程资料、监测数据汇总和分析、动态安全评估、安全风险巡检、现场视频监控、“挂牌督办”等六个方面工作,及时发布综合预警。

    “这些工作既独立又相辅相成。”据监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比方说:通过现场巡检,结合施工资料、监测数据分析,实施动态安全评估;通过工程资料、监测数据分析,结合现场核实,及时发布综合预警;通过视频监控,发现施工现场文明施工问题和安全隐患,以及现场巡检发现重要问题,及时“挂牌督办”;通过动态安全评估,每月形成监控月报。

    而信息平台,则是贵阳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土建施工阶段的一个“大数据库”和“工作平台”——参建各方围绕这个核心履行安全风险管理职责。据悉,目前,贵阳轨道交通建设的相关管理人员,都可通过电脑、手机,利用安装在1号线各项目工地的监控镜头对工程建设情况及工地周边的动态实施安全监控和管理。

    据悉,中心+平台,不仅实现安全生产的准确性、安全监管的多方协作,还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真正实现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

    大数据发现大小问题1062个

    2015年5月6日,贵阳已连续多天强降雨。中午时分,监控中心通过信息平台监控到,1号线新村站~长江路站区间右线掌子面附近多个测点沉降速率较大,累计值也接近超标,掌子面附近的地表出现沉降。

    随即,监控中心派人现场核实后,市轨道公司对该点发布黄色综合预警,以及随后1个多月的严密监控,成功避免了隧道坍塌和冒顶事故的发生。

    据了解,信息平台建立两年来,高峰时期共对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40个工点开展监控,目前监控22个工点。截止到今年7月29日,通过信息平台共计自动发布5185条各工点监测数据异常短信提醒,手动发布天气异常提醒短信和监测数据超限及其他安全提醒短信共计330条;共计发布日常巡检通报80期,发现大小问题1062个;开展专项巡检4次,发现问题261条;开展4次专家巡检,提出建议28条;“挂牌督办”问题246个;发生预警工点10个,发布预警14次,消警11次(其余3次正在处置跟踪中)。

    管控安全风险疏解交通和便民

    不仅能有效实施安全风险管控,信息平台这两年,也在交通疏解和便民方面发挥出较好的作用。

    2016年5月9日,火车站封顶后顶板完成回填。市轨道公司相关领导通过监控查看该路段视频情况时发现,火车站站前广场交通压力大。“真的要尽早还路于民。”于是,立即安排施工单位加快混凝土保养,两天后拆除该段施工围挡,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站前广场的交通拥堵。

    6月28日,12345热线接到市民反映,北京路站钢便桥接头处存在坑洼,影响行车安全,公司分管领导通过监控平台证实确有其事后,立即开展全面普查,确保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钢便桥的车辆正常通行。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