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也在讨论,东北体制问题到底是什么?比如说国企体制,还有政府的行为,政企关系等等,还有人们的思想观念。就这些问题,好像都是问题,但是你说单独哪一个问题好像都不是,但是连起来是一个系统问题。
还有一点,我们感觉到这个体制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的显性体制,一种是隐形体制,什么是隐形体制呢?就是人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奖惩方式,或者说和明规则相对应的“潜规则”。
东北改革现在面临的是显性体制加隐性体制的整体的体制环境。
我的建议是尝试体制复制以换环境为突破口带动东北再振兴,东北再振兴需要新的思想解放在制度创新上要做大的文章,而不能仅限于以前的老办法。
前一段时间,我到广东做的一个调研,广东、深圳不错,大家都知道,但是距离深圳一百公里的往东北方向走一点,有一个汕尾的地方,这个地方发展水平是相当低的,不仅是低于广东,低于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两年前,广东省委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干部以深圳派的干部为准,一些政策和办法都用深圳现有的办法。这一搞整个就活了,很多的投资,很多的人就过来了。现在的那个合作区有大概几百个项目开工了,整个可以讲是一个产业新城正在崛起,一片热火朝天。这里边我想到一个问题,他这种做法,我们能不能适当的推广。
我建议,可以考虑东三省分别与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建设水平比较高的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对口合作,开办特殊合作区,在每个地方,大体上相当于一个市的范围。
在这个合作区的范围之内,东南三省派一些干部来,让他们先开始,能够把这个局面打通一下,用东南三省现在已经行之有效的一些政策、规则,形成一个合理的利益共享,分享共担的机制。
我特别强调的是,关键是运用东南地区的一些办法,一些机制,形成一个小环境。干部不过来也行,不都过来也行,可以用几个。但是你光有干部,不换体制机制,没有一个小环境,这个事恐怕是很难有长效。
我们中国体制上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区域之间的对口合作很多,东南三省和东北三省实际上搞一个特区,这个东西也是合作,但是主要不是说给资金,给项目,而是给体制机制,给得力的干部。先换小环境,然后逐步的影响大环境。
我相信,这样一个特殊的形式推广出来以后,东北三省原来有一些项目,一些机会,实际上会过来的,为什么呢?你环境好了,他们也有一些关应该说有很好的环境会过来 。
这类合作,只有在我们现在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搞起来。你们想想,其他国家西方国家更不要说发展中国家,搞不起来,这个是我们的体制优势。而且是新常态下,我们推进改革一个新的尝试,也是一个新的创新。
东北资源丰富,有很好的工业基础,遍地都是宝。东北人是很有创新精神的,当年闯关东就是一种冒险的精神,对外开放的精神。这种精神,我想现在东北还有,只要我们把我们的体制机制理顺,先搞一个小的环境,然后逐步的改善一个大的环境,东北的活力就可以焕发出来,东北振兴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