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17日讯(记者李梦溪)继第四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在我省圆满落幕后,今天,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与我省作家代表在长春温馨围坐,畅谈文学。省委宣传部、省作家协会有关领导和作家代表2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省作家协会主席张未民首先介绍了我省近年文学发展的情况和成果。近些年,我省文学创作十分活跃,作家任林举和胡冬林在报告文学和自然文学写作上得到突破,分别获得了鲁迅文学奖和冰心散文奖,是我省文坛令人欣喜的收获。还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他们的水平不断提高,积累愈加深厚,实力不可小觑。省作家协会建设的农民作家网络得到完善,“吉林文评”栏目日益成熟,《作家》杂志吸纳和发表了我省乃至全国多位著名作家的作品,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我省文学正在逐步克服“有高原无高峰”的瓶颈,信心十足地阔步前进,不断超越,建立起吉林文学的独特气象和自己的“文学高地”。
接下来,金仁顺、任林举、邱苏滨、任白、朱日亮等作家分别畅谈了自己写作的主要状态和感想。金仁顺谈到,以“首尔打工”为题材的小说获得好评和成功,得益于自己亲历生活,勤于考察,只有用双脚一步步丈量,扎根土地,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优秀作品。吉林文学在进步,但整体上仍然存在差距,但文学依靠点滴的积累,我们不要着急,沉下心,慢慢写,就一定会有可喜的进展和提高。任林举介绍了自己近些年在散文、纪实文学和文学评论领域的努力和收获,并对加强关注和扶植散文提出了希望和建议。朱日亮讲述了自己从基层银行职员到成为作家的文学之路,提出丰富的想象力固然是好作家的重要素质,但生活经历和深入的阅读是成为一个优秀作家缺一不可、同等重要的因素。细节描写是小说的重要灵魂,没有生动过硬的细节,小说不会感动读者,而这来自于作家对生活入微的观察和体验。
铁凝在认真听取作家代表的发言后,对吉林文学和作家们取得的成就给予了由衷赞赏和祝贺。她说,吉林文学是扎实而有活力的,有着清晰的能见度和广阔未来。吉林文学的生态是多样、包容、共生的,而这正是文学的美好所在。她表示,大家的讲话使她深受启发,她看到了我们对乡土生活是谦卑的而不是不屑一顾的,我们扎根生活,文学的光芒就会自然来到。她也更加坚信和理解一位著名诗人的那句话“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人类拥有文学仍然存在很多困难,但是人们如果缺失了文学,将更加困难。
座谈会结束后,铁凝与省作协领导一起看望了我省老作家杨凤翔和朱晶,为他们送去了问候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