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有着220年沧桑历史的“三庆园”戏楼在北京大栅栏商业街原址复建重张。今后,“三庆园”将主打京剧演出,携手麒麟剧社,挖掘并创新在舞台上消失多年的骨子老戏。同时,通过名家名段赏析、少儿京剧演出、京剧票友展示等形式,在专业性、群众性和传承性上做文章,推动京剧艺术蓬勃发展。
据介绍,重新开张的“三庆园”紧紧依托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文化资源和以大栅栏老字号为代表的传统商业文化资源优势,建立了以文化为龙头、以商业为基础、以旅游为纽带的具有浓郁京味儿特色的文商旅有机结合的京味儿文化体验中心,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大栅栏3A景区中的5A级景点,为老字号文化和京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京剧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在现场看到,重建后的“三庆园”还专门辟出“1796老字号特色商业集聚区”,对京味特色的老字号资源进行整合,打造成了一个集餐饮、零售、休闲、娱乐、非遗展示、文化互动等为一体的复合业态模式,让老字号可以在这里“驻下来、活下去、火起来”。目前,爆肚冯、羊头马、年糕钱、茶汤李、豆腐脑白、奶酪魏等久负盛名的老字号京味小吃以及牛栏山、红螺食品、谦祥益、稻香村等中华老字号,均已入驻三庆园京味文化体验中心。“三庆园”希望通过与所有老字号企业的精诚合作,做到有效运营和管理,实现以文化带动旅游,以旅游带动商业,以商业促进文化,达到文商旅的有机结合,以文带旅、以旅促商、以商兴文,共同努力将老字号的金名片打造得更大更强。(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链接:三庆园与四大徽班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庆贺乾隆帝八旬寿辰,扬州盐商江鶴亭在安庆组织了一个徽戏戏班,取名“三庆班”,在艺人高朗亭的率领下进京演出。“三庆班”在京城献艺获得认可,本应南归,但是由于演出生意火爆,深受京城百姓喜爱,就留在了京城。嘉庆元年(1796年),为长久计,“三庆班”与宴乐居合营,改造宴乐居为“三庆园”,开始了以演戏为主业的戏园经营。首次入京的“三庆班”获得了京师权贵和平民的喜爱,由于徽戏的唱腔本身就非常丰富,在京期间又融合了京话,戏剧的表现力愈加丰富,徽戏在京城开始占有一席之地,刺激和带动了其他徽班的进京,随后“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陆续到来,徽剧在京城大放光彩,此事件被时人称为“四大徽班”晋京,是京剧开始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历史上,三庆园与广德楼、广和楼、庆乐园并称为戏楼中的“四大名园”。到了清末民初,三庆园又与广德楼、广和楼、庆乐园、同乐轩、庆和园、中和园被誉为“京城七大戏园”,其所在的大栅栏一带在最辉煌时有三十多座戏园,也是当年梨园艺人主要的聚居地。 “四大徽班”晋京后,曾长期在“三庆园”轮演,梨园史上声名显赫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以及高朗亭、程长庚、梅巧玲、谭鑫培、余三胜、路三宝、贾洪林、李万春、孟小冬、刘喜奎、余洪元、言菊朋、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等名角儿也都曾在此演出。
1900年6月15日,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起火,三庆园与庆乐园、中和园、庆和园等戏园悉数被烧毁,三千余梨园弟子失去生路。1905年,由张云鹏等人合资复建,复建后的三庆园除京剧演出外,还经营电影放映,成为北京最早经营电影放映的戏院之一。“三庆班”的红火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叶。1941年10月2日,言菊鹏在“三庆园”与童芷苓、裘盛戎合演了他的谢世之作《二进宫》。1950年,三庆园因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而停演。1958年,这里成为大栅栏商场职工食堂。1964年,荀慧生慰问商场职工,曾率团在此演出京剧《拷红》,成为他二十世纪在“三庆园”的绝版演出。1972年,因建筑物倾斜有倒塌风险,老戏楼“三庆园”原建筑被拆除,此后一直被作为商业经营场所。
为了使“三庆园”这一文化品牌得以传承下去,2009年10月,在西城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栅栏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在“三庆园”戏楼原址全资注册成立北京三庆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对传统京剧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充分展示,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2013年,“三庆园”老戏院重建项目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