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效益下滑的严峻形势,太钢咬定创新不放松,借助品种升级、结构优化赢得市场发展空间。今年上半年,太钢集团整体实现扭亏为盈,7月份实现利润2亿多元。
产品创新闯市场
8月2日,对于太钢集团核电用钢业务部是一个双喜临门的日子,太钢国内首创的整体成型核电用不锈钢方管材料装车发往山东荣成国家核电示范反应堆项目现场,同一天,太钢不锈钢板材成功打入巴基斯坦核电站项目,这是该种核电材料首次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在产品启运现场,太钢集团核电用钢业务部部长李志斌高兴地对记者说:“核电站对钢材的内在性能和品种规格要求极高,太钢此前已经先后在国内独创了核电站用C型、L型、U型、T型、H型和矩形系列不锈钢管,现在,难度最大的方管又应运而生,这也算得上是‘满堂红’了。”
由进口到替代进口、再到出口,太钢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今年4月,太钢不锈钢特种材料成功中标武汉青山长江大桥项目,这是该产品首次应用于我国内河桥梁建设;5月,太钢自主研发生产的不锈钢挤压件产品在国内首次成功应用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再次登上“人造太阳”;6月,太钢在国内首家成功研发用于建造万吨以上化学品船的双相不锈钢新型材料,替代进口;8月,太钢双相不锈钢“抢回”挪威国家石油标准NORSOK M-650认证,成为继双相不锈钢螺纹钢筋通过英国CARES认证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太钢不锈钢特种材料从国际高端建筑领域迈向海洋、油气开采新市场。
这一系列重大突破,得益于太钢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拓展新领域、创造新需求、引领新市场,为企业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和动力,铸就着新常态下太钢核心竞争力。今年上半年,在钢铁行业形势跌宕起伏、企业举步维艰的困难形势下,太钢以创新驱动品种结构优化升级,以市场竞争倒逼挖潜降本和提质增效。太钢在钢产量同比下降的情况下,双相和耐热不锈钢、罐箱用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油井和锅炉用不锈钢管坯开发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2.7%、82.6%、40.8%和54.29%,助推企业整体实现扭亏为盈。
管理创新挖潜力
太钢的创新,不只体现在高新产品的研发上,更体现在依靠管理创新和工艺技术创新挖掘潜力、降本增效上。
太钢在创新驱动上做足文章,他们积极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反对守成”的创新文化,引导全员“闻新则喜、闻新则动、以新制胜”,靠创新补齐短板,激发活力;组织10多个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型攻关团队,跟踪国内外重大项目,超前介入工程项目设计环节,主动推介性能更优、成本更低的新型材料,以有力的话语权推动用钢行业升级换代;发挥16个科研实验室和先进不锈钢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省不锈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铁道车辆用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创新平台作用,承接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30多个,强化产品设计和工艺技术试验,加快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命题承包制,科技人员自由组阁、自主选题、按贡献参与分配,上不封顶,实行即时激励,项目攻关成功一个,奖励一个;创建“首席工程师”和“产品工程师”制度,实行新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应用的“一贯制”、“一站式”攻关体系,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管家式”服务,推动高、精、尖、特产品持续成长。
国外进口矿价的持续深度下跌,不仅没有压跨太钢的自有矿山,反而倒逼太钢各矿山变革经营模式,在采矿大车和电机维修等岗位实行单机承包,原来由外部协力队伍干的活,现在职工主动顶了上去,用工成本大大降低;矿山30多个技术攻关和创新课题结出累累硕果。今年上半年,通过管理和技术创新,太钢矿山选矿入磨粒度、金属回收率等指标均实现大幅提高,矿山系统降成本指标同比多降28.36%,成为应对国际矿价风险的“杀手锏”。
炼钢二厂作为太钢的主力厂,承担着80%的品种钢冶炼任务。众所周知,铬、镍是贵重金属,占到不锈钢冶炼成本的70%以上。面对不锈钢异常惨烈的市场竞争,炼钢二厂自我加压,组成技术-管理-操作三结合的工艺技术攻关团队,在原料结构优化、贵重金属回收、质量指标提升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创造了历史新水平。上半年,全厂降成本达到2.71亿元。
谈及依靠创新降成本,该厂厂长赵恕昆说:“创新的源泉是竞争,对于竞争,我们要有足够自信,别人能够做到的,我们没有理由做不到。市场如赛场,没有谁是天生的领先者。创新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作为干部,特别是要勇于担当,担当就是要勇敢面对可能的挫折甚至失败。这要有足够的勇气”。
正是这种担当与责任,成为太钢直面市场、挑战极限的强大支撑。据了解,今年年上半年太钢钢铁板块比上年同期降成本8.38亿元。
太钢董事长、党委书记李晓波表示:太钢将咬定“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的战略目标不放松,抓住“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装备走出去的机遇,瞄准高端市场、重点领域、新兴行业,大力研发独有的、领先的蓝海产品,抢占竞争制高点,坚决打赢生存保卫战,巩固在全球不锈钢行业的领军地位。(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