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川大学子暑期赴白水江继续乡土环境教育

作者:薛朝华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8-11 19:05:26
分享

中国日报网8月11日电(记者 薛朝华)近日,由兰州大学、四川大学“文化行者”志愿者组成的小分队走进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村落,挖掘当地白马藏族传关于环境保护的统知识,编辑教材、设计教学工具,继续探索面向社区居民的乡土环境教育课程。

该项目全称为“应用少数民族传统知识推进环境教育与社区环境治理示范项目”,是2016年度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示范项目“童享计划”的子课题。项目旨在发掘和运用白马藏族传统知识中关于环境保护的经验和智慧,促进当地居民与自然环境的友好相处的同时,提升社区居民对环境治理的深入理解与参与。

居住在甘肃文县和四川平武、九寨沟一带的白马藏族,至今保留着远古时代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积累了大量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方法和知识。早在2011年,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团队的志愿者们便开始调研、整理这些环保经验与生态智慧,希望发挥它们在日常环境治理实践中的作用。

兰大、川大学子暑期赴白水江继续乡土环境教育

2012年,大学生们的想法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支持,“应用传统知识推进社区居民环境教育”方案被列入铁楼藏族乡政府工作重点支持范围,并连续实施五年。

五年期间,大学生们建立了“田野大讲堂”环境教育课程,通过“老人的智慧(社区传统生态故事演讲大赛)”、“邻里的诉说(针对家庭的环境问题竞赛)”、“孩子的想象(儿童主题绘画、手工创作大赛)”等环节向居民们普及了传统知识中的环境概念和保护经验。同时,还开展“融入生活的环保行动”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协助社区妇女主任和项目联络人组建妇女巡山调研队,排练“传统生态知识儿童剧”并举行社区巡演活动,举办“环境保护主题辩论赛”,引导社区居民基于传统知识、科学知识、法律法规、政策等层面关注、讨论事关自然保护区的相关议题。项目荣获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黑苹果年度特别奖”。

2016年,四川大学的志愿者们加入该计划之中,相比过去五年的工作,今年大学生们更注重结合目前当地的环境问题以及文化背景制定了详细的课程与活动方案,设计了为期三周的手工循环利用、盆栽种植、音乐与绘画教学、民俗体验、面具涂鸦等课程,让这些简单易懂的内容能够更持续地在社区产生影响。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课程,带领白马藏族的孩子们从民族熟悉的知识规则中,多角度地认识自己生活的自然环境,激发了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独立思考以及探索传统民俗的热情,并且能在社区形成自发的传播机制。”项目负责人钱诚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