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思政课让课堂“活”起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8-11 13:30:55
分享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们在暑假期间,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和纪念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到案例教学当中,赶在2016级新生进校之前,做好新一轮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设工作。

大连理工大学坚持将案例教学引入思政课堂,用生动的思政课堂教学对“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时代命题作出解答。多年来,该校不断探索思政课的新路子新方法,形成了以“大班授课 小班研讨”和“案例教学”为代表的特色教学模式。

这里有“马克思朋友圈”的故事,还有贴近生活的故事会。《“韩流”来袭:从<蓝色生死恋>到<太阳的后裔>》、《屠呦呦:“非常”诺奖之路》、《“双十一”:狂热背后的“互联网+”》……一个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的鲜活生动案例受到学生们的好评,推动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信仰体系的转化,实现了青年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学生朱杰说:“这些焦点案例是青年学生比较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拉近了理论和现实生活的距离,让我们思考具体问题中学到了理论知识。”

1980年,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决定打破传统“原理加例子”的教学模式,探索将案例教学纳入课程体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洪晓楠这样评价当时改革的初衷:“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做文章,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优秀课程。”

在教学实践中,大连理工大学一方面把思政课与案例教学法融合当作一项系统整体工程来抓,另一方面又注重以案例教学统摄、衍射其他教学方法,带动综合创新,把案例教学潜在优势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

2008年,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中心,成为全国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宝贵资源库。目前,大连理工大学已经出版案例教学专著、教材教辅42部,其中12部纳入“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配套用书”;两门课入选“国家级精品课”,两门课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思政课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洪晓楠教授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和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魏晓文教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等荣誉称号。

新时期,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回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历史命题,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视,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从办公条件、师资队伍、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大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传承学校办学传统和优势,让‘红色基因’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寒松表示,学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传承“红色基因”,坚守课堂阵地,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信念的一代新人。(中国日报大连记者站)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