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区联动 成都着力打造“3+M+N”众创空间格局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8-06 09:15:44
分享

8月5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成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系列新闻发布的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主题为深化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建设。成都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丁小斌介绍,今年4月15日,成都市政府审议通过了《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提出'3+M+N'众创空间总体布局思路,全面增强创新发展新动力。

截至目前,成都市已累计建成各类创新创业载体210家,面积1540余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3家,国家大学科技园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1家。2016年的目标是挂牌市级以上创新创业载体220家,国家级众创空间达到30家。

突出示范引领 打造“3”个众创空间引领区

丁小斌表示,成都市支持高新区“菁蓉国际广场”围绕“国际创新创业中心”战略定位,引进国际知名孵化机构,重点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打造成都市创新创业核心引领区。同时,加快建设天府新区“天府菁蓉中心”,引进知名研发机构,形成以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为主的产业集群,打造西部创新第一城。此外,优化郫县“菁蓉小镇”规划布局,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研究院、无人机研发基地、军民融合孵化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小镇。

截至目前,“菁蓉国际广场”已经引进18家国内外知名新型孵化器,如中韩创新创业园、阿里百川(成都)创业基地、3W空间、FireFly众创空间等。力争到2018年,聚集孵化科技创业企业1000家以上,创新型孵化器30家以上,创业服务机构50家以上。

“天府菁蓉中心”已引进诺基亚全球技术研发中心、启明星辰西部研发中心及西部总部、天涯社区西南总部、赛伯乐基金、英特尔投资等项目。力争到2018年,孵化培育创新型企业1000家以上,聚集各类创新创业人才10万人以上。

另外,“菁蓉小镇”已改造完成创新创业载体40万平方米,引进创新创业孵化器30家、创新创业项目1098个,聚集创新创业人才过万人,并成功举办“2016成都菁蓉小镇创新创业专家导师国际交流峰会”、“第一届中国VR&AR国际峰会(2016 成都)”等一系列重要活动。力争到2017年底,实现120万平方米闲置房源充分利用,聚集创新创业人才3-4万人,引进创业企业超过2500家,培育规模以上企业100家以上(其中上市企业达到20家左右),吸引基金及投资机构500家以上。

突出四区联动 打造“M”个众创空间集聚区

目前,武侯区正联合四川大学建设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高新区联合电子科大建设“一校一带”,金牛区联合西南交大建设环交大智慧城,锦江区依托民营资本建设汇融创客广场,双流区引进知名大学建设天府新区大学科技创新园等。

“以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为例,武侯区通过政府返租、引入社会资本、业主自我升级等方式,将传统电脑卖场等闲置商业楼宇改建成约3万平米的双创载体,目前已有6家孵化机构、120多个创业项目、约1000名创业者入驻。”丁小斌说,日前,与街区毗邻的四川大学又成功获批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成都市政府将支持四川大学与武侯区政府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内生性发展”的全新模式,通过街区、社区、校区、园区四区联动,聚集、整合、优化区域创新创业要素,协同打造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突出“成都味” 打造“N”个众创空间专业特色区

结合成都独有的历史文化积淀,注重打造具有“成都味”的众创空间。据介绍,“蓉创茶馆”,是把川西茶文化与创新创业精神相融合,为创业人和投资人营造一个规范、舒心、宜于交流交往交易的服务平台;“明堂青年文化创意中心”,位于成都市传统文化区域的“少城”,前身是几乎已经废弃的两幢80年代旧楼,现在经过重新改造后成为了文创产业的运营平台。

同时,成都还大力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设众创空间,优化配置技术、装备、资本、市场等创新资源,推进与产业链、技术链上中小微企业、高校院所和各类创客群体有机结合,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形成产业创新创业生态群落。要充分利用淘汰落后产能、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形成的闲置厂房、空余仓库及生产设施,改造建设一批众创空间,实现资产再利用。

“目前,迈普、三泰电子、软通动力等企业都在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我们也希望更多的龙头企业能积极投入到改造建设众创空间的工作中来,通过集众智、汇众力等开放式创新,吸纳科技人员创业,创造就业岗位,实现转型发展。”丁小斌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