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无瑕街居民巧手制作宝辇模型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8-04 16:59:53
分享

提起“跑辇”,想必天津人都不会陌生。它是天津百姓特有的祈求平安、庆祝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东丽区无瑕街苏庄村的村民们世世代代守护着苏庄宝辇,将“跑辇”文化发扬传承。原苏庄村村民张洪福一家还迁后,搬入了无瑕街春霞里社区,但家中一直保存着他历时8年,全手工制作的宝辇模型。

宝辇模型高80公分,长40公分,宽35公分,辇底座、辇身、辇顶帽均为木质结构,龙凤呈祥、双龙戏珠等雕刻的图案经镀金后显得熠熠生辉。整个宝辇所有连接处均为榫卯结构,无一处钉子,其中最小的榫卯结构只有火柴棍儿大小,十分精细。据张洪福介绍,他所在的苏庄村受漕运文化的影响,自清朝嘉庆十三年就有了宝辇,村里的渔民、商人通过跑辇祝丰收、求平安,这种祭拜活动与妈祖文化同根共源。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张洪福从小耳濡目染,非常喜欢宝辇,并于1983年下定决心要制作一架宝辇模型。但制作起来却困难重重,没有图纸,张洪福就凭记忆,一步一步地尝试,他从西窑木场找来烤干的木材,用水曲柳、山芋子木去雕刻成型。有一些极为精细的地方,比如在做嘴内含有珠子的雕花龙头时,张洪福就事先把龙嘴的形状雕刻出来,然后把小珠子塞进去,再点些肥皂水使其膨胀。对于宝辇的创作来说,自身照明也是个大问题,那时宝辇到夜间都用蜡烛照明,张洪福一改传统,尝试用变压器和电话线把小灯连接起来分组,采取了小灯照明。就这样一点点摸索,终于在1990年制作完成。小宝辇相继参加了中国天津国际友好城市艺术节,东丽区第二届文化艺术节,并获得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今年是这架“小宝辇”在家中陈列的第26个年头。26年里,张洪福的儿子一直负责宝辇的维修和零件的更换。几乎每两三年就要重镀一层金。如今受张洪福的影响,他的孙子也对跑辇产生了有浓厚兴趣,自从放暑假开始每天晚上都和同伴一起玩高跷。他说:“我现在也加入了高跷队,过节庙会的时候,辇在后面,法鼓在宝辇的前面走,法鼓去哪儿辇去哪儿。我很喜欢,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