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抗大陈列馆组建抗洪抢险先锋队 投身一线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8-04 12:54:34
分享

中国日报网河北频道邢台8月4日电 烈日当头,几个穿着“抗大”标志T恤的年轻人,背着面、米、馒头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中,为了给山区受灾群众送去一点“口粮”,他们顶着烈日,执着前行,这就是抗大陈列馆抗洪救灾先锋队!

7月19日,特大洪水袭击邢台县西部山区。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不等、不靠,迅速成立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抗洪救灾先锋队,带领全体员工始终战斗在抗洪救灾第一线,领导靠前指挥、周密安排,党员身先士卒、奋勇争先,职工团结一心、紧密配合。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抗大精神!

邢台抗大陈列馆组建抗洪抢险先锋队 投身一线

抗大陈列馆抗洪救灾先锋队夜间清理河道障碍物

坚守岗位 只为能对得起集体荣誉

在忙碌的重建现场,有一个80后的小伙子特别引人注目,他身高体胖、行动利索,装沙袋、卸沙袋,汗流浃背,有时还和其他人员开几句玩笑!

他叫郝一平,开朗、乐观,是馆里有名的“歌唱家”。然而,就在灾后的第一次全体会上,这个男子汉却呜呜大哭,泣不成声。洪水袭来时,他的父母、孩子均被困在后南峪家中,道路、通讯全部瘫痪,眼瞅着洪水夹着树木、房屋碎片汹涌而来,他抑制住担心和焦虑,冒着生命危险,对陈列馆外的旧居、碑林进行巡查,和前南峪村民一起救助落水的村民、晚上在馆外防汛值班。“值班那天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太担心父母和孩子了!”想起那种煎熬,这个七尺大汉的眼圈不由得又红了。天刚蒙蒙亮,郝一平和同村的几个乡亲便翻山越岭回到村里,自家房子成了危房、两个叔叔的房屋均被洪水冲走了,所幸家人安然无恙,他又准时赶到单位参加灾后重建。“咱啥也不为,就为能对得起集体荣誉!”郝一平憨厚地说。

邢台抗大陈列馆组建抗洪抢险先锋队 投身一线

乐观开朗的张松林在工作

47岁的张松林在抗大陈列馆抗洪救灾先锋队中年龄最大、坚守岗位时间最长。他是前南峪村人,陈列馆到他家仅500米的距离。即便这样,从洪水袭来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他始终没有回家。妻子一人照顾着两位70多岁的老人、7岁的儿子和外甥,院里、屋内全被洪水淹没,仅有的150棵苹果树也都冲倒了。一向以好父亲、好丈夫著称的老张说起家人,满是内疚。洪水过后,立刻组织后勤人员积极自救,清淤泥、通河道、伐断木,哪里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一天下来,水与泥浸满全身,没有一处干净干爽的地方。 “说不担心,那是假的。但我是共产党员,就得做榜样!”老张一边说,一边用力地拉拽着堵塞在桥下大树。他们仅仅用了3天时间,就疏通、围栏1500米的道路,抢装沙袋30000斤,清理桥洞、河道、公园淤泥、杂物5000公斤,清理沿路倒塌树木130余棵。

邢台抗大陈列馆组建抗洪抢险先锋队 投身一线

抗大陈列馆抗洪救灾先锋队正在冒雨抢装沙袋

邢台抗大陈列馆组建抗洪抢险先锋队 投身一线

陈列馆抗洪抢险队在加紧清理河道

志愿者在行动

炎炎酷暑,抗大抗洪抢灾先锋队的女同志们组成志愿队,她们扛着方便面、大米、面粉,穿梭在受灾的村子里。“大娘,您身体还好吗?家里房子有漏雨的地方吗?我们给您送来一点吃的!”简单而又充满爱意的话,让老人们感动落泪!据了解,在这些老人中,有的儿女家里也遭受洪灾,损失惨重,一直忙于抢险自救;有的儿女远在他乡,虽然时常问候,但却不能在跟前端一碗水,尽一点力......或许老人们不知道这些志愿者的名字,没有看清楚他们的面孔,但是他们一定明白这些关心和温暖,来自抗大!来自党!来自我们的国家!

邢台抗大陈列馆组建抗洪抢险先锋队 投身一线

听说是抗大陈列馆的孩子们来了老人很高兴

不等不靠 全力抢险救灾

灾难没能击垮这里。在他们身后,有党组织这一坚强后盾。抢险救灾和安置工作刚一结束,抗大抗洪救灾队迅速组织精干力量,对受灾冲毁的道路、桥梁及抗大花园进行了抢修,抗大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紧张有序展开了。据了解,在灾后的四十八个小时里,抗大抗洪救灾队共抢修道路6处,清理泥石流100多方,为进一步的排灾减难铺平了道路。35℃的高温炙烤着抗大,也考验着抗大每一个干部职工。可以想见,有这样一群迎难而上、不向灾难低头的队伍,灾后的废墟上,一定会建起一个新家园。

这个以抗大命名的先锋队,有因公务手臂受伤,却不顾个人安危、冒雨营救工作人员的副馆长侯少伟;不顾个人安慰、涉水为职工送食物和水的司机侯立斌;刚安置好老人孩子,就组织职工成立志愿者服务队、自发捐款到各村慰问受灾群众的文化科长赵文超;还有洪灾至今,从不因个人原因为自己请一天假的保管员刘小燕、文保员李瑞芳、消防员马文凯……他们每个人都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抗大精神。(完)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