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最近,我参加了地处中国西南地区贵州省的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作为凯里市政府主办的系列活动之一,此次博览会旨在庆祝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州60年。
一个高3.5米,宽2米的中国最大的苗族银锁亮相此次博览会。该银锁用178斤纯银,历时5个多月完成。据了解,苗绣和银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银饰中的银锁在苗语里称之为“亚领”,寓意着锁住长命、富贵、平安、健康。苗族人民喜欢从头到脚佩戴金属装饰,尤其是在盛大节日时。
除了银饰,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苗绣。苗绣乃苗族同胞创作的一种中国刺绣,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苗绣具备苗族独特的文化特征,是文化和艺术的完美结晶,它不仅反映了当地服饰,而且还代表了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技艺。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刺绣上的图案便是他们思想交流的方法之一。刺绣上的图样取自神话、宗教故事。
我第一次见到苗绣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那时我前去报道贵州馆。从此我就沉迷于这些“魅力十足”的艺术品。不得不承认,我很难理解这些刺绣图案的实际意义,但其精致整齐的穿针手法,色彩艳丽的绣品足够吸人眼球。
尽管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很多地方GDP都相对落后。近几年,政府正寻机驱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脱贫致富。
在凯里市政府的指导下,杨科礼今年四月建立了凯里首家绣娘合作社。它不仅为当地绣娘提供指导,而且还帮助销售刺绣作品。
“许多当地的苗族妇女都擅长刺绣。因此我们想开创一种新方法去帮助她们,通过手工活实现增收。”阿科里绣娘合作社负责人杨科礼说道。
“我们教这些绣娘将时尚元素融入传统工艺,并创造更多的刺绣作品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我们也帮助他们将刺绣推广到市场。这些绣娘将她们的刺绣成品交给我们。待成品售出后,我们将会通知她们来领报酬。”杨科礼补充说道,这些刺绣卖得很火。合作社里的许多妇女家庭经济都比较困难,合作社为她们带来的一些收入让她们感激不已。不到3个月时间,该合作社已吸引了100多名绣娘。一些绣女的作品甚至远销海外。
博览会期间,阿科里绣娘合作社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同时,一批当地制作的刺绣在打折出售。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府在其2015年政府报告中指出,政府将建10多个刺绣合作社来帮助当地少数民族妇女改善生活。 记者(王竑昳)
英文原文见中国日报7月26日15版
英文链接:
http://www.chinadaily.com.cn/m/guizhou/2016-07/26/content_26224794.htm
(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