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者”陈勇鹏:穿过厦门老街记录市井百态 为身边的人事物造像

来源:厦门网-海西晨报
2016-07-25 11:23:15
分享
 
 

翻看陈勇鹏的图库,一个个市井片段出现在眼前,细枝末节生动鲜活,通篇是普通人写给普通人的朴实言语,却又浸润着生活的智慧和温情。这些照片各具特色,每张都在述说着故事;这些照片有个共同点:都拍摄于开元路上。

近日,晨报推出特别报道“摄者”系列,以记录行走在我们身边的摄影爱好者。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人,请拨打晨报热线8080000推荐给我们。

“摄者”陈勇鹏:穿过厦门老街记录市井百态 为身边的人事物造像

老街里有很多街边嬉戏的片段,孩子们天真无邪地玩耍,童趣十足。

“摄者”陈勇鹏:穿过厦门老街记录市井百态 为身边的人事物造像

老街里温情场景随处可见,图为父亲在教孩子骑车。

“摄者”陈勇鹏:穿过厦门老街记录市井百态 为身边的人事物造像

“醉翁之意不在酒,我打阳伞不遮阳。”不少老厦门人骨子里,有股魏晋风度。

“摄者”陈勇鹏:穿过厦门老街记录市井百态 为身边的人事物造像

开元路有近百年历史,这里可见市井百态。陈勇鹏喜欢用镜头为这些平凡的人们造像,图为市民头顶白云在工作。

“摄者”陈勇鹏:穿过厦门老街记录市井百态 为身边的人事物造像

骑楼下的传统拼合木门是老街的一道风景。

厦门网-海西晨报讯(文字 吴雪莹 图片陈勇鹏)清晨,开元路的骑楼下,母亲眯着眼,弯着腰,小心翼翼地为儿子刷牙;一旁,儿子不协调地站着,抿着嘴,端着水杯,一副不配合的样子。这是陈勇鹏镜头下的一幕———年迈的母亲在为智力残障的儿子刷牙。

穿着老北京布鞋,揣着一台智能手机。在开元路上,陈勇鹏走走停停。“我家住开元路这头,单位在开元路那头。”每天四趟,一条1000米左右的路,他走了半小时。骑楼下的母爱、街边嬉戏的童趣、流动的时尚小摊……那些不为常人所留意的画面,总在吸引着他驻足、拍摄。

开元路,一条近百年历史的老街。有特色骑楼,也有拼合木门,有传统小摊,也有创意商店,它浓缩了厦门近现代的历史和商业文化。人物的喜怒哀乐,老街的千变万化……每一条老街都有一部用影像构建的历史,开元路是老厦门的缩影,陈勇鹏用镜头记录城市年轮,为身边的人事物造像。

在陈勇鹏的微信朋友圈,每天都有几张“开元路”。他的照片或发人深思,或引人开怀大笑。这些照片不刻意讲究构图、角度、用光等,摄影师消失了,摄影作品不再是作品,而是一种留存的影像、一种随机的记忆。刚开始,有人以为只是他的随手拍,拍得多了,就看出了味道。

上世纪80年代,陈勇鹏在厦门大学上学期间,开始尝试对象征主义摄影的探索。毕业后,他到北京工作,工作之余,他开始扫街。一组在北京天安门拍摄的照片《纪念碑》,成为象征主义风格的优秀作品。后来,为了拍摄《月光下有礁石的海面》,他24小时蹲守在鼓浪屿海边,在同一个位置看潮汐,每隔一小时用相机记录潮起潮落。

胶片机、数码相机、单反相机、手机,陈勇鹏的拍摄工具在改变,拍摄角度也在改变,从校园生活到北京街景再到厦门老街,他越来越返璞归真,越来越随性。如今,放下沉重的相机,他开始回归更为简单自然的手机摄影,相对于大相机的侵入感,这是一种更为自然的表达方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