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产性服务业挑大梁

来源:北京日报
2016-07-13 15:23:12
分享

过去10年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从不到7000亿元的规模,稳步攀升至近2.3万亿元的庞大规模。数据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经济结构的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占全市GDP的比重逐渐从4成提升到了5成以上。

昨天,本市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意见》,通过政策、财税、金融等多方面的“一揽子”措施,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继续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压舱石”到“挑大梁”

在昨日的政策发布会上,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解释,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是一种为生产其他产品或者服务而投入的中间产品或服务,具有专业化程度高、知识密集、服务地域广、比较效益高等特点。

上个世纪末,北京率先在全国形成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后,又在2013年成为全国首个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破万亿元的城市。

“2015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160.3亿元,比10年前翻了两番多。生产性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6%,占全市GDP的比重为52.9%。”会上,市发改委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显示出生产性服务业的经济地位正在从“压舱石”转变为“挑大梁”。

对北京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以不到全市30%的能耗总量、40%多的从业人员,创造了50%以上的增加值,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如今,它又开始加速向高精尖产业聚集。

服务业对外对内双向开放

从互联网金融到农业现代化再到新型城镇化,从金融街到CBD再到中关村……生产性服务业将自身产品和服务“卖向”全国甚至全球,借助的是首都在科技、信息、金融等优势领域的资源。

上述负责人举例说,在信息服务业中,基础电信运营商及铁塔公司总部均在北京;从商务服务业中的总部经济来看,北京已经有52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位居世界城市之首;在中国500强企业中,有97家总部在北京安居。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北京的技术交易六成左右服务京外,超过20%出口国外,以北京为原点向外辐射的路线图,已经覆盖全球。

“我们要在扩大对内开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首都中央企事业单位密集的特点,服务全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重点服务好京津冀地区。”相关负责人说。

土地财税金融多方面创新

如今,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首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重要支撑。而为了让“领头羊”更有活力,本市出台了一揽子政策,从6个方面安排了26项重点任务,并设置了19条落实细化的部门分工方案。

一揽子政策中提出,鼓励疏解转移的企事业单位在疏解过程中,利用老旧商业设施、仓储用房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自有工业用地改造用于自营生产性服务业的工业企业,涉及改变用途的,可以采取协议出让方式供地。同时,本市将发挥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的引导作用,改造利用和规划建设一批全天候、无时差的国际协同生态智能商务楼宇,联通全球。

“这就解决了企事业单位在搬迁过程中对旧有企业用地、用房的顾虑。只要符合城市战略定位和产业政策,符合城乡建设用地减量提质的要求,原有资产的‘含金量’也跟着提高了。”一位企业负责人说。

光有用地用房这个“壳”还不够,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将探索设立国际化货币区域性结算清算中心、全国碳交易结算中心、全国服务业创新成果交易中心。未来,北京保险产业园、中关村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北京基金小镇等新一批重点项目还将继续落地,成为优化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领头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