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早在宋元时期,德化陶瓷就伴随海上丝绸之路,风靡世界。日前在德化举行的“2016中外艺术家新丝路对话”上有艺术家指出:现在德化和景德镇都号称“世界瓷都”,但在很多艺术家的眼中却感受不到它的元素和魅力。他们希望“世界瓷都”应早日融入国家“一路一带”战略,让中外艺术家共同融入一起创作世界级作品,“世界瓷都”是做出来而不是喊出来的。
“世界陶瓷之都”实至名归
南海一号船型城雕
德化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魅力独特,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文化符号,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和品牌价值。2015年5月30日,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专家组全票通过,授予德化县“世界陶瓷之都”称号。作为中国三大古瓷都,德化向来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齐名。德化何以能赢得这一殊荣?其实内行人大多知道,这绝非逆袭,而是实至名归。
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民窑的代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地。它也是目前已知最早烧制原始瓷的窑口之一,早在唐代,德化人就编撰了世界上最早的陶瓷专著《陶业法》,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幅陶瓷工厂规划设计图《梅岭图》。从西周至今,德化窑火从未间断,陶瓷文化一脉相承,先后获评中国瓷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
德化被授予“世界陶瓷之都”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对历史底蕴的传承。德化人摸索出独树一帜的陶瓷手工技艺,尤其是捏、塑、雕、镂、贴、接、推、修等“八字技法”,代代传承。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了更好地传承,当地不仅将陶艺课引进小学课堂,还创办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德化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了一支近6000人的老中青陶瓷艺术人才梯队。被传承下来的除了技艺、还有古窑。一口月记窑历经一代又一代的薪火相传,已经燃烧了数百年,堪称奇迹。
目前,全县现有陶瓷企业14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多人,80%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陶瓷产值从1980年的1785万元到目前突破170多亿元,陶瓷出口从1481万元增加到123亿元。同时,经过近30年发展,陶瓷企业占德化县城企业的比重从1980年的13%上升到90%,从业人数从1.2万增加到10多万,产值从29%提升到90%,县城建成区从1平方公里扩大到21.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14.5%扩大到72.3%,开创了以“大产业”为支撑的“大城关”发展模式。如今欧美40多个国家知名博物馆都有藏德化瓷。
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拉丁美洲地区主席阿尔伯托·博托拉扎表示:“我们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设置了很多条件,德化基本上各个条件都满足了,这让我们十分惊讶。所以,希望德化进一步当好表率,带领世界其他城市手工艺的发展。”
“世界瓷都”要有新思路
2016中外艺术家新丝路对话《回归与融合》启动仪式嘉宾合影
今天,德化陶瓷已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在日新月异的当下,德化老手工技艺面临着如何走得更远的问题,德化这个“世界瓷都”面临着如何“坐稳江山”的问题。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大家对德化“世界瓷都”的认识还不够、不透、不明、不清,虽然德化陶瓷是当地的财政主要支柱,但整体产值不大。
那么,为何会量大产值小?德国艺术家卡琳.福率若布蓉格认为:“德化陶瓷应该注入更多新的思想。比如德国的梅森公司,他模仿中国陶瓷,然后又超越中国陶瓷。德化应该更多的研究如何销售?销售什么?销售的对象。不应该销售过于便宜的瓷器,这样,才可以保留世界瓷都的称呼。”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唐承华感慨地说:“我在万旗艺术中心看到蔚蓝的天空和灰色的厂房,深深感受到一种美妙的和谐。和谐是很自然的,就像德国艺术家与媒体交流时所说的,中外文化有心交流就没有障碍,相信艺术是没有国界的。用陶泥以及传统的陶瓷,来进行艺术的创作,解读‘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文明。通过艺术创作和学术对话,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凝聚中外艺术家的力量,必将推动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李豫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化作为世界瓷都应该好好利用中外艺术家交流的平台,“德化只有筑巢引凤、才能旗开德胜”,引进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到这里创作、思想交流和碰撞,利用当地的生产资源创作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艺术家贡献出来的作品不仅仅是作品更是他们的思想和观念,对当地艺术家会有新的启发。”
对于中外艺术的交流,澳大利亚艺术家丹尼·枚洛表示:“在很多情况下,艺术可以将人们的灵感以及文化意识凝聚在一起,并且是国与国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相互交换观点的重要桥梁。南北半球之间不同的多样文化在此融合,不仅继承了传统,同时更是融合了现当代的生活方式。”
澳大利亚艺术家、艺术博士丹尼.枚洛认为:“德化应该创新思维方式,更新材料的使用方式,提高制作形式,引进国外专业技术和知识,同时邀请一些虽然不从事陶瓷制作,但是与绘画专业相关的专家学者为德化的发展做出贡献,从而打造独特的德化风格。”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马浚诚说:“艺术家是很敏感的,世界瓷都他必须是要输出他独有的文化,而不是简单的生产和制造。品牌是文化输出最有价值的部分。德化在陶瓷和陶瓷艺术的品牌塑造和创新上,比较落后和缺失,这点,必须要人才、各种各样的人才来共同培育,艺术家、绘画家、思想家、商业家、文学家等等,而不是单单的陶瓷艺术家。”
挪威陶瓷艺术家海地.标甘指出:“德化作为千年世界瓷都,艺术瓷都,但是一说到德化,目前没有一件让人有任何印象的伟大作品和标志性陶瓷艺术品,这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和可惜。”
美国艺术家协会中国区执行会长裴铁涛,从2009年开始每年都到德化创作,到目前已有两百多件作品,对德化的陶瓷有他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德化陶瓷虽是支柱产业,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处于卖泥土的状态,没有把艺术融入到陶瓷里。有生命的陶瓷作品,必须是要有思想,有灵魂在里面。每一个人在一件艺术品面前,如果做到和这件艺术品共鸣,那这件作品就是成功的作品。德化陶瓷在思想和艺术层面,必须要有所挖掘。世界瓷都德化更应该是艺术德化。德化如何从卖泥土到卖文化?裴铁涛指出,德化可以模仿巴黎服装周,学巴黎服装秀,打造德化的“国际陶瓷秀”。
万旗艺术中心董事长谢文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化陶瓷厂商现有1000多家,但产能未完全发挥出来,已有几千年历史的陶瓷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却还是当作商品在生产。”作为此次活动组织者之一,他希望通过艺术家的介入和再创作,让陶瓷回归到文化本身。让每一件陶瓷变成是柔软的生命,记忆着泥与水、与火的交融,与思想、感情的碰撞,并由此带动德化陶瓷的品牌发展。
发展“世界瓷都”五建议
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著名艺术家刘永刚与媒体交流时指出:“当我得知要来世界瓷都德化的时候,很是期待。然而,当我下高速,第一眼看到‘世界瓷都’景观标志时几个瓶瓶罐罐,我一下傻眼了,这里缺乏世界瓷都的气势和艺术魅力。”
刘永刚表示,德化给他的第一感觉是瓷器制作粗糙,与世界瓷都不太符合,只是一个世界加工厂而已。
德化如何与世界对话?刘永刚认为:第一:要从“造型”上下功夫,现在德化需要一批有思想、有头脑的人来打造造型,设计具有德化独创的造型。第二,要有属于德化的“色彩”,德化白瓷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德化要大张旗鼓的来做这个白,可以用黑色来衬托白色,使白色更白,更加突出。同时,德化的红釉也是独有的,德化红釉也做得非常好。所以,白、黑、红三种颜色完全能代表德化色彩。第三,光有造型与色彩还不够,还得有材料,德化的材料是瓷,陶瓷釉的材料又分很多种,选择一样作为德化主打的材料,把德化瓷做到全世界最顶级,体现出德化瓷特有的优质,那材料就能代表德化。第四,德化瓷的展示要像规划城市一样去“构造”,在德化县城的布局里,把德化瓷放在最恰当的位置,那些瓷器就能展现出世界瓷都的魅力。第五,要与“当下”结合,生活在这个时代,要把当今时代德化的精神展现出来,要思考这个年代要做什么样艺术,把德化这座城市的文化和时代精神融合到德化瓷里,那这些瓷器就与当今时代有关系。同时,当代要融合古今中外优点,经过改造、加工、转换,成为具有时代的产物。
记者手记:“新丝路”新思路
德化是一个有文化、有历史、有故事的城市。从历史看,它有底气。千年窑火、万里瓷路,使其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世界瓷都和陶瓷圣地;从时代看,它有机遇。当今中国,已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德化陶瓷是中国文化、世界语言、不需要用任何语言表达就可以成为外交的和平使者,讲述中国故事契合时代发展趋势;从发展看,它有责任。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起点和重要货源地,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殊的地位。
与世界对话,德化这座优美的城市需要勇气、魄力、更需要实力和解放思想。对外开放是解放思想、拓展视野、提升格局的利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德化息息相关。德化如何带着梦想闯世界?不仅要开动脑筋、创新思路,更需要强化开放意识和服务意识。讲故事才能更精彩、生动;开拓市场才能见成效。
新海丝、新梦想,“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对德化陶瓷振兴带来新机遇。“丝绸之路”自我国秦汉时期开通以来,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德化白瓷”则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输出商品。在今天,陶瓷正由传统媒介转化为新的艺术表现手段。西方的艺术大师们早有极具观念及表现力的现代陶瓷作品名世。在中国,新一代的艺术家也已逐渐摆脱传统观念的桎梏,努力探索当代陶瓷艺术语言表达的诸多可能。
德化瓷器不仅是泉州的、福建的、 而且是中国的、世界的,经历千年窑火,生生不息,开明开放、以德为本、海纳百川。新丝路激发新思路,德化“世界瓷都”才会更精彩。(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