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7-06 17:07:55
分享

青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一个大众化金融服务的时代到来了。

无论是互联网、营销还是教育,21世纪的某些领域似乎都可以冠上“大众化”的限定。新旧交替、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尚新心理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成就了金融服务的“大众化”选择。

常态下,金融服务体系的绝大部分该为零售金融服务,致力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马云眼里,中国现有的金融体系,是服务了20%的客户,赚了80%的钱,而要服务剩下的80%,必须用新的思想、新的技术,这可能是中国未来金融行业发展巨大前景所在。

在全国上下都在致力于“大众化”金融服务的同时,青岛这座沿海开放城市散发出独特的魅力——社区银行建设与完善农村金融扶贫机制拧成一股“新力量”,为青岛打通金融服务普及百姓群体的“最后一公里”增添了一抹绿意。

社区银行:传统银行的“新战场”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个不超过六人“便利店”模式的社区银行如雨后春笋,近年遍布了青岛市社区的大街小巷。

2013年底,中国银监会出台了社区银行相关政策,青岛银监局在2014年6月批复设立青岛市第一家社区银行。截至今年6月,全市社区银行已达148家。

作为青岛市大型银行中的第一家社区银行——交通银行李沧区绿城支行,自2014年9月份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与居民“互惠共利”,仅2014年当年社区支行的存款额达到4000多万元,成为交行内部优秀范本。两年之后,社区银行数量增长为十三家,交行社区银行更赢得了小区居民良好的口碑。

存取款、缴费、理财、咨询、量血压、免费复印……想要享受多种类型的服务,不用再来回奔波,居民楼下的社区银行统统都能实现。

在政策引导的前提下,社区银行充分响应了产品创新,其服务种类更是“千变万化”,从 “接地气”的居民服务——居民日用品廉价销售活动,代销大米面粉等生活日用品;再到以社区居民开发量身定做的贷款项目,深受居民认可。如今金融服务行业更注重民生领域的发展,通过产品创新满足民生金融发展的需求。

不仅如此,除了服务种类的增加,与传统银行传统服务形式相比,“人工延时服务”也是未来社区银行提供的一项重要增值服务。据悉,有的社区银行每天的营业时间会延长到晚上8点,而有的银行则将时间定为周一到周五的12点至下午2点,以及下午5点到晚上7点。

“我们的宗旨是为社区留一盏灯”交通银行青岛分行渠道部副总经理董慧对于“延时服务”有自己的见解,时间的弹性变化让百姓在办理业务时变得更加从容。与民同在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与民心同在。

通过社区银行全国范围的“跑马圈地”,百姓已尝到了金融服务大众化的“甜头”。而在这之中,青岛市的社区银行不是特例,胜似特例。

农村金融:扶贫攻坚的“新突破”

目前中国的农村经济结构明显趋于多元化和多层次化,产业结构已不是单一的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但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其产业结构仍以传统的农业为主。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任重而道远。

2016年,青岛市把金融政策与产业扶持和贫困人口脱贫有机结合,加强了对贫困地区的金融资源投入,将创新涉农金融服务产品模式作为金融服务的“重中之重”。青岛市金融办、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青岛市财政局等部门制定出台了《青岛市金融助推扶贫攻坚实施方案》,就全市农村金融服务“扶贫攻坚”工作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从大方向脱贫政策——研究完善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性担保机制,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纳入扶持体系,专项支持创业无资金、贷款无担保的贫困户;到小方向针对个人制定的融资需求对接工作方案,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因人施策、因户施策,有的放矢。

全方位立体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正在由宏观到微观“串联并行”。

与此同时,银行业在对农村金融精准扶贫上更不甘落后,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与青岛农商银行是农村金融服务改革的先驱。

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脱贫的重要部署和人民银行总分行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总体要求,把金融扶贫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紧、抓实、抓好,开展了一系列农村金融扶贫活动:全面部署,推动建立金融扶贫工作机制;精准对接,组织开展金融扶贫摸底及走访结对工作;对破解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瓶颈因素进行创新;优化脱贫攻坚金融服务环境以及普及相关金融知识等多措并举,着力进行“扶贫攻坚”。

截至2016年5月末,青岛农商银行紧紧围绕青岛市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战略,持续丰富和拓展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村村通”建设的内涵,优化网点布局,加大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的推广力度,构建了“物理网点到乡镇、自助机具到村庄、基础服务到农户”的全方位服务体系。该行在农村地区布设营业网点228个,发展特约商户28815家,布设各类自助机具1716台;发展农村地区的手机银行用户12.43万户,网上银行用户27.15万户,让农民“足不出村”、“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金融便利。

普惠金融:财富管理的“新方向”

其实,不管是社区银行开拓的金融“新战场”还是农村金融开展的扶贫“新突破”,都是为了满足居民与村民们最基层的金融需求,归根结底还是普惠金融方向的努力。

金融改革,要服务实体经济,也要服务大众。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中国经济金融形势,更需要全体金融行业“动脑子”,以服务大众为“突破口”,创出中国金融综合改革的新方向。

早在2013年,“普惠金融”就被写入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时代政策路径越来越清晰——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而青岛在财富管理综合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中,将全面理财渗入财富管理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共识。

普惠金融不是简单的口号,只有小微企业和老百姓切身感受得到,实实在在受惠的才是真正的普惠金融。而这些小微企业和老百姓,也是国家庞大经济实体的发展基石。

有人曾说:“将最草根阶层的诉求,纳入最顶层的政策设计,这才是真正的成功。”金融改革也是如此,只有让每个人在有金融服务需求的时候都能够及时、更有尊严地获得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才能调动人们参与经济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性。而这也是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所一贯的坚持。

在青岛市金融办工作人员看来,“青岛市现在打造的财富管理中心,是普惠金融模式,也是全民受益的新形式。我们要做的是面向大众,虽然‘富人’是财富管理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但中国最大的资源是‘人’,除高净值人士之外,普通大众的财富管理市场潜力巨大,因此要建立多层次服务体系,满足最广大群众的不同需求,才是财富管理需要坚持的长久之路。”

正是由于这种坚持,普惠金融在青岛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理念、认识,更是一种实践。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在普惠金融方面,从最普遍的百姓人群入手,完成了从城市到农村的整体覆盖,既要做到了“普”,又做到了“惠”。从相关方面公布的数据看,2015年末,青岛市银行理财产品存续金额达到2420.5亿元,同比增长40%。2015年银行机构累计销售理财产品金额达到8309.8亿元,同比增长24.3%,普惠财富管理业务实现大幅增长,为社会财富保值增值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青岛在普惠金融改革方面已经找对了正确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新时代要用新的金融化观念思考,未来的金融业还是要回归服务的本真,放归到老百姓手中。不难看出,青岛市金融服务的脚步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打通最后一公里”,只需时间的见证。(中国日报青岛记者站)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