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锦赛已经进入四强争霸阶段。在此之前,威尔士、冰岛等世界排名曾比中国队还低的球队,接连创造“欧锦赛神迹”。对于隔岸观战的中国人来说,我们能从这一最高水准的赛事中看出什么门道?日前,中国足球名宿金志扬接受《环球时报》专访,向记者坦陈他眼中的理想足球。
环球时报:您如何评价今年欧锦赛的精彩程度?中国足球能从中学到什么?
金志扬:最近英国脱欧的话题很热,有人感叹,真正能把欧洲统一在一起的只有足球。说到精彩程度,还有句老话叫“最好的永远是下一届”。功利足球在世界足坛普遍存在,反映在这届欧锦赛上,也往往导致人们注重结果胜于过程。即便这样,今年欧锦赛上列强展示出的技战术、身体和心理素质,还是很值得中国足球琢磨。特别是“冰岛现象”。冰岛足球的实力并不强,但在这届欧锦赛上整体来说踢出了血性,这一点特别值得中国队学习。
环球时报:听说您这两天也在熬夜观赛。在您看来,这届欧锦赛还传递了哪些新意?
金志扬:我觉得科技提升足球这句话不假。今年欧锦赛上降低误判的门线技术、安保方面的反无人机技术都是第一次使用。央视在新媒体报道中尝试的VR节目也很新鲜。欧锦赛的时差很熬人,我不是每场都盯下来,有时通过央视网看回放,他们给出的技战术数据、画中画战术镜头都挺实用,画面非常清晰流畅。我觉得,新科技在提升足球魅力、降低比赛争议方面还大有可为。
环球时报:您是中国第一代派往德国深造的本土教练。您认为当下的国足更适合本土教练还是洋教头带队?
金志扬:我认为“最好的不如最合适的”。在国足选帅这个问题上,我们一直缺少深入地了解。不是说大牌就一定合适中国队,这就好比你请来一个大学教授教我们初中水平的孩子。教授来了,照样要熟悉孩子的情况。这个过程也许需要一两年,其间出不了成绩。但我们往往急功近利,等不到出成绩就换人。在我看来,聘请教练的钱不管是国家的、企业的还是个人的,说到底是中国的钱,办的是中国的事。中国足球不能盲动,寄希望于立竿见影会陷入恶性循环。换句话说,我们花钱买的是未来,不是现在。当年被米卢带进世界杯决赛圈的中国队,是一支基础已经不错的队伍,只是表现不稳定,容易在小河沟里翻船。而米卢起的作用就是让国足在大赛中正常发挥水平。换言之,米卢没有点石成金,而是为中国队画龙点睛。而就目前情况看,我认为高洪波是执教国足的合适人选。法国教练佩兰因为世预赛连败下课之后,高洪波和我交流了竞聘国足主教练的想法。听完后我很佩服他。在国足危急的时刻,只有他一个本土教练站出来。这种勇气不是谁都有的。
环球时报:那您是否看好“高家军”在世预赛上走得更远?12强赛9月即将打响,此前国足曾被中国香港队逼平,接下来对阵韩国,我们有多大把握?
金志扬:高洪波带队取得两连胜后,一些过于乐观的说法又浮出水面。我觉得必须现实,不要给国足过多压力,指望他们马上打出翻身仗。我们可以原谅球员技不如人,但不能原谅球队没有血性。冰岛在欧锦赛之前被外界看低,结果他们给大家上了一课。所以说输球可以,输人不行。当然,也不必放弃出现奇迹的可能。
环球时报:中央现在这么重视足球改革,您认为什么对于促使中国足球起步最重要?
金志扬:中国体育产业产生的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例非常小,和美国有很大差距。包括竞技层面和产业层面在内的足球改革,必须从基层做起来。现在中国年轻人的身体素质已经处于明显劣势,在中日韩三国中小学生的对比调查中,我们是被甩在后面的。前不久,我作为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的成员到北京一所小学调研,结果发现,一年级学生的近视眼发病率达到50%。
可以说,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而校园足球正是切入口。首先,要让孩子们“站直”。你很少听说美国校园里追捧学霸,他们更欣赏的是体育牛人。而咱们的孩子天天抱着电子设备,这很可怕。我们不能重新做回“东亚病夫”。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要把全民健康提升到战略高度的原因。
环球时报:巴西队在美洲杯小组赛上早早被淘汰。有人开玩笑说,是中超掏空了巴西人才。您怎么看中国联赛爆买外援这件事?
金志扬:我觉得引进外援对于拉升联赛关注度、刺激球市有积极作用。包括中国的企业家收购意甲、英超球队,也是向国际球市发出积极的信号。现在中超投资者的确很舍得花钱,但不是每个队都能像恒大那样,投入和产出成正比。说到底,一定要按规律办事,急功近利的结果往往是重蹈覆辙。但是不要忘记,我们更重要的任务是提高自身的足球水平。你看英超的商业运作最成功,切尔西队内甚至都是外国人,没有一名本土球员。但英格兰队在这次欧锦赛上连冰岛都踢不过。如何平衡联赛和国家足球水平发展的关系,我们要借鉴英国足球的经验和教训。
中央去年印发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今年紧接着推出“中长期发展规划”,上个月国务院又印发《全民健身计划》,这些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说到底,要搞好中国足球必须着眼未来,而抓好校园足球正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已经70多岁,期待有机会见证中国足球健康发展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