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虹一期项目50万纱锭全面投产运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7-01 14:09:12
分享

6月28日,位于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疆天虹一期项目50万纱锭实现全面投产运营。去年的7月新疆天虹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该项目实现了三个厂房50万锭规模全部投产的规划目标,完成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益的计划任务,创造了纺织界项目投资建设与投产的新速度。100万纱锭项目全面达产后可实现20万吨差别化纱线的产能,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实现税收3亿元以上,带动就业5000人,将会为本地区经济发展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

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鼓舞下,在自治区、伊犁州及奎屯市各级政府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下,作为江苏徐州市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天虹基业纺织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产业援疆号召,在奎屯市规划建设100万锭规模的现代化纺纱工厂。项目占地面积约1536亩,其中一期50万锭、二期30万锭、三期20万锭,总投资约为50亿元人民币。这一项目采用世界先进的纺纱设备,生产高附加值的精梳与差别化纱线。截至5月底,一期项目已生产棉纱8394吨,实现产值1.75亿元,实现就业2000余人。2016年预计生产棉纱5万吨,实现产值10亿元。

当天,记者走进新疆天虹基业纺织有限公司,在气势恢宏的厂房内,一排排纺纱设备正轰鸣着生产出一批批各类高档棉纱。“去年我们的脚下还是一片戈壁滩,短短一年,一座大型的现代化花园式工厂拔地而起,成为奎屯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带记者前往采访的奎屯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感慨道。

“新疆的棉花产量占全国棉花产量的70%,我们可以做到原料本地化,目前公司和全疆各家棉麻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另外,奎屯市具有物流集散地的优势,这些都是我们选择在奎屯建设投产的原因。”天虹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营运总裁汤道平告诉记者。

除了原料本地化,天虹还遵循着人才本地化的管理理念,公司90%的员工都是新疆籍员工。记者在厂区里见到了29岁的哈萨克族姑娘古丽·热合买提,古丽来自尼勒克县喀拉苏乡加尔托汗村,大学毕业后,古丽不愿意再像父母辈一样在地里“刨食吃”,她和丈夫四处辗转做点小生意,然而生意并不好做。去年一直在寻找工作的古丽在网上看到天虹的招聘信息后和丈夫一同应聘,成为公司第一批少数民族职工。古丽汉语好,理念新,胆子大,经过近半年的培训,古丽从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长为厂长助理。

“刚进来时我对设备陌生,都是师傅手把手地教我。公司也给我们少数民族职工提供机会学习培训,提升展现自我的能力。这一年是我人生进步最大的一年。”古丽对公司充满了特殊的感情。在古丽的影响下,其嫂子也进入厂里成为一名细纱挡车工,月薪最高可拿到6000元。

“这也是我们为积极响应国家民族和谐稳定及精准扶贫号召,特别是为少数民族地区人员提供就业机会,结合企业用工需求所做的工作。”天虹集团总裁办公室主任刘达军介绍。一年内,该企业多次前往尼勒克县、新源县、霍城县等多个县区、乡镇招聘少数民族员工,在当地党委政府及人社部门的组织和关心下,有序招聘录用了1000多名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及回族等少数民族员工。公司为此专门用心地设计了针对少数民族员工人性化的培训培养机制及激励措施。在后勤保障方面,公司增加投资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具备一定档次的清餐厅,同时建设6栋公寓式的员工宿舍,配备齐全的生活娱乐文化体育设施及场所,为少数民族员工打造舒适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空间。

公司还和新疆大学、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奎屯职业学校等大中专院校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关系,并分批招聘了200多名优秀大中专毕业生,输送到天虹集团江苏、山东子公司培训基地进行专业化的岗前培训,针对性制定培养机制,使其快速成长,建立本地化人才团队。21岁的加以达尔·杰恩斯就是这里面的一份子,加以达尔毕业于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流利的汉语,快速地学习能力让她成长迅速,月收入4000元,工作前景更是乐观,加以达尔成为了家人的骄傲,而和她在一起在厂里上班的还有一起同班的15个同学。

奎屯市委副书记、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贵勇说,一年时间内,新疆天虹基业完成一期项目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益的计划任务,可以说发展速度非常快。企业的发展也为地方经济发展、群众就业增收做了很大贡献。奎屯市今后将为这一类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做到“政策引人、硬件助人、服务留人”。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