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山:“祈福圣地·大福武山”旅游品牌已见雏形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6-30 15:19:30

6月23日,2016中国·武山水帘洞拉梢寺世界第一摩崖大佛祈福文化旅游节开幕。当天,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武山水帘洞景区广场上,宾客云集,人头攒动。人们或扶妻携子,或亲友相伴,在领略水帘洞奇特石窟艺术、丹霞地貌、祈福纳祥的同时,观赏了一台富有地域特色、原汁原味的民俗表演。舞狮、旋鼓、跑旱船、跑纸马等一系列原生态表演一次次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据估算,当天,约有3.8万人进入景区祈福纳祥、观光旅游。

水帘洞·拉梢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百年来,水帘洞·拉梢寺以其浑然天成的自然风光、独具魅力的石窟艺术和聚祥纳瑞的摩崖大佛,承载着广大群众祈愿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的美好期盼。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齐聚武山、祈福纳祥、共话发展。

中共武山县委书记索鸿宾说,“武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武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积极落实全省旅游景区“235”发展战略要求,以打造省级旅游示范县和陇上最佳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着力培育旅游精品,连续举办祈福文化旅游节,不仅成功打响了‘祈福圣地·大福武山’这一旅游品牌,也极大地提高了武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和带动了武山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王富民向记者表示,“今年武山县被列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举办祈福文化旅游节,不仅是对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极大促进,更能带动武山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省旅发委将一如既往地帮助和支持武山旅游业发展,支持武山在全省丝绸之路旅游带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希望武山县抢抓发展机遇,立足自身特点,发挥资源优势,继续坚持不懈地把这项活动举办好,把水帘洞这张名片打出去,进一步打响‘祈福圣地·大福武山’旅游品牌。”

据悉,在此次祈福文化旅游节举办期间,武山县举办了11项活动为节会增色添彩。分别为“记住乡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节目展演、祈福活动(道情演唱、钟鼓祝福、祈福法会、圣水赐福)、“祈福圣地·大福武山”蒋大为师生演唱会、秦腔公益演出、祈福宁远—杨俏童、翟万益书法展、“辉煌十二五”成就展、武山县馆藏书画精品展、石岭下彩陶精品展、旅游采风及精品旅游线路推介对接活动、“走进武山”系列大型广播电视宣传活动、招商引资推介签约活动。

近年来,武山县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以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全省旅游示范县为目标,按照“红、黄、蓝、绿、墨”多彩旅游发展思路,加快景区建设,推进融合发展,创新旅游业态,大力发展智慧旅游,着力打造“祈福圣地·大福武山”品牌,旅游产业实现了质量和效益双提升,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武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高。全县形成了五大旅游资源,十大旅游区,其中,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3个。有一般景点52个,文物点469处,其中国家、省、县三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

武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关招宏介绍,与往届祈福游相比,本次节会活动凸显出武山历史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让各界群众、内外嘉宾感受到武山发展之力、山水之美、文化之魅、农旅之情。节会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要求,充分体现隆重、节俭、实效的原则,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展经贸、旅游、文化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提升武山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快武山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景区越来越大,景点越来越美……”在南来北往游客们的赞誉声中,武山旅游业赚得盆满钵丰,实现由量到质的华丽突变——2015年,全县接待游客13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85亿元,同期分别增长31%、32%。(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薛朝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