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电台致力“寻找梨园失落的声音” 十年寻访三百多艺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6-15 14:05:24
分享

郑州电台致力“寻找梨园失落的声音” 十年寻访三百多艺人
郑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丽艳、郑州电台党委书记、台长葛向阳为豫剧名家李素芹唱腔专辑首发仪式揭幕

郑州电台致力“寻找梨园失落的声音” 十年寻访三百多艺人
豫剧名家李素芹演唱豫剧。

记者从6月14日下午在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举行的豫剧名家李素芹唱腔专辑首发仪式、曲剧名家郭凤娥传统唱腔录制启动仪式上获悉,郑州人民广播电台长期致力于传承发展河南戏曲,弘扬中华戏曲文化。近年来,在挖掘、抢救、保留民间老艺人的绝技、绝腔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主持人连晓东依托全国知名广播栏目《梨园记忆》开展"寻找梨园失落的声音",持续10年寻访老艺人,足迹遍布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新疆等近10个省份,寻访了300多位早已被人们淡忘的戏曲老艺人,录制了8000多段醇厚质朴,板式丰富的唱腔,其中有些板式已濒临失传,其中大部分唱段,之前没有任何资料。

是日下午首发的豫剧名家李素芹唱腔专辑是郑州人民广播电联合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2015年9月为李素芹特别录制的,包括8个剧目的27个唱段,既有《叶含嫣》《三哭殿》《麻风女》等传统戏,也有《李双双》《江姐》等现代戏选段,是李素芹艺术生涯的一次完整总结。同时,为了更好地传承戏曲艺术,便于唱段的传播,这套专辑还囊括了所有唱段的伴奏音乐。

豫剧名家李素芹是河北邯郸市东风剧团的老一代艺术家,曾长年跟随陈素真学戏,后又受到桑振君、崔兰田、尚小云、杜近芳名家指教。唱腔俏丽婉约,别具一格;表演端庄典雅,善于创新。多次随东风剧团晋京为国家领导人演出。1977年郭沫若先生看完她主演的《李双双》后当场赋诗:"五年阔别重携手,且喜蔷薇花正红;四害驱除天下乐,双双对对颂东风。"她主演的《叶含嫣》《李双双》《大破天门阵》《宇宙锋》等剧目,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尤其是她苦练多年独创的"扇子功",在戏曲舞台上堪称一绝。如今,虽然已经78岁高龄,功力仍不减当年。

曲剧名家郭凤娥是继2012年首张专辑之后的第二次录制,在首张专辑中收录了《秦香莲》《刘公案》《茶瓶记》等唱段,发行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近几年来,郭凤娥和洛阳曲剧作曲家付永新整理了早年演出的《洪湖赤卫队》《江姐》《哑女告状》《钓金龟》等剧目的核心唱段,展示洛阳曲剧早期的唱腔特点,对研究曲剧的音乐的演变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郭凤娥是洛阳曲剧承前启后的一代,15岁就获得了河南省首届戏曲汇演"优秀小演员"称号,1963年拜曲剧名老艺人刘卫生为师,凭刘卫生的代表剧目《蓝桥会》获洛阳地区传统戏汇演一等奖。在《毛子佩闯宫》中反串小生毛子佩,获演员一等奖。她主演的《秦香莲》《洛阳令》等均为剧团的保留剧目,常演不衰。71岁高龄,唱腔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韵味。

据介绍,郑州人民广播电台通过长期的寻访活动,使得老唱腔、老戏服、老照片、稀有剧种的老乐器等,从中原大地的各个角落浮出水面。在此基础上,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建立了中国第一家戏曲声音博物馆——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

期间,在对10年来寻访搜集到的老唱腔欣赏中,相关专家们提到,这些唱腔反映了豫剧、曲剧、越调的动态演化过程,早期艺人的演唱显得质朴、自然、简单、随意,不刻意追求技巧。在演进过程中,演员的演唱越来越规范,润腔技巧逐渐增强,音色、旋律越来越具有音韵美。然而,当代剧种风格的丰富性也在消减,相对于早期的多个地域流派共存的局面来说,并非好事。当今演员注意了演唱的规范和技巧,相对于早期演员的质朴自然、声发于心,缺少了一些对观众的感染力、亲和力。

对此,郑州人民广播电台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联合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推出的《尘封的记忆——寻找梨园失落的声音》系列就是在发掘保留老唱腔的本质韵味,力求让质朴自然"回归"。目前已经录制20多位老艺人唱腔专辑,其中苏兰芳(一、二)、马最云、孙映雪、李素玲、胡发生、郭凤娥(一)、马宝贞、李素芹以及《尘封的记忆•寻找梨园失落的声音——"乡土曲艺进深圳"走进中原》《梨园寻根——戏曲品鉴会》已经出版发行。2015年年底,为鲁山县山区盲坠子艺人郑玉荣录制了长篇河南坠子《大明英雄会》,2016年3月,又邀请豫剧名家苗文华,录制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豫剧桑派名段教唱系列,即将出版。(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史宝银)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