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日伏季休渔全面开启后,鱼虾蟹们开始了安心的海底生活,好好休养生息。昨日为全国第二个“放鱼日”,厦门组织了今年第一场大规模增殖放流活动,共计60.01万尾鱼苗被投入海域。
参与者接力送鱼苗入海
昨日10时许,来自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系统工作人员及社会志愿者来到厦门环岛路“一国两制”段海域,与他们一同来到该处的还有数万尾鱼苗。
参与增殖放流的人员依次排开,直至海水没过膝盖处。鱼苗被装在水桶里,经过参与者接力,直达大海。桶一斜,鱼苗投奔大海。
共放流60.01万尾鱼苗
记者从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昨日上午增殖放流的鱼苗共计60.01万尾,是今年来厦门第一次开展大规模增殖放流活动。这批鱼苗含三疣梭子蟹50.55万尾、黑鲷7.85万尾、黄鳍鲷1.61万尾。其中,黑鲷、黄鳍鲷长度在5厘米左右,全部放流于环岛路海域,三疣梭子蟹则主要投入杏林高浦海域。
据介绍,这三类鱼、蟹都是厦门本地品种,产量大,渔民捕捞较多,“捕多了,就得补上”。至于为何将三疣梭子蟹投入杏林高浦、将鲷类投入环岛路海域,相关负责人解释,主要是考虑到鱼类的“喜好”、海域的状况,也是为了确保鱼苗的成活率。
今年计划放流5亿尾以上
据介绍,由于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改变、过度捕捞等原因,近海海洋渔业资源日趋减少。
为了改变该状况,近年来,各地不断进行增殖放流。近几年来,厦门市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力度不断加大。
据了解,今年厦门市计划投入增殖放流资金300万元,计划放流各类鱼、虾苗5亿尾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