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定制产业项目

作者:王胜男 来源:吉林日报
2016-05-25 08:58:26
分享

本报讯(记者王胜男)“他们是真心扶贫,扶真贫。”这是汪清县鸡冠乡鸡冠村村支书王义胜的由衷感慨。年初以来,在省食药监局对口扶贫包保下,量身定制了扶贫产业项目、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和每户贫困群众的具体帮扶措施,贫困落后的鸡冠村正在发生着喜人的变化。

汪清县鸡冠乡鸡冠村、吉兴村是省食药监局脱贫包保单位。今年1月份,省食药监局40余名工作人员在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来到鸡冠村和吉兴村挨家挨户走访,摸底贫困情况;立足当地实际,帮助制定产业发展思路,谋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选派两名“第一书记”帮乡驻村,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协调省水利厅对当地饮用水、小河流域进行规划治理。

“‘造血’才是脱贫致富的根本药方。”鸡冠村“第一书记”刘志刚说。鸡冠村是典型的贫困村,常住人口1170人,贫困人口157户、249人,人均在册耕地面积不足0.19公顷;吉兴村贫困人口32户、45人。贫困户大多数丧失劳动能力,因病致贫。为彻底拔掉这两个村的穷根,省食药监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了以发展红松果仁加工、集贸市场、黑木耳菌包厂等项目为依托的产业扶贫思路。

近日,记者来到鸡冠村正在建设中的集贸市场,看见集贸市场内的原建房屋已经拆除,正在按规划建设市场大棚。据刘志刚介绍,该项目拟建设6个半封闭式彩钢厂棚、两栋室内标准化农贸市场,4月28日动工,预计9月份可投入使用。目前,136万元建设资金已由省食药监局落实到位。

省食药监局还在鸡冠村和吉兴村投资164万元兴建黑木耳菌包厂项目,年产可达450万袋菌包。目前,项目资金已到位。刘志刚说:“以前,农民生产菌包要5毛钱成本;上了这个项目后,成本能降到4毛钱。菌包厂的利润一部分留作两个村的村集体收入,其余收入用于贫困户分红。”

鸡冠村拥有延边州首个“万亩人工林”,全村累计造林10750亩。如今,发展红松果仁加工项目成为该村脱贫致富的又一思路。在抓好烟叶、食用菌、黄牛及生猪养殖等传统富民产业的同时,省食药监局以万亩人工林为依托,开发当地红松果仁产业链。该项目新建一条日加工果仁两吨的生产线,建成后年可加工红松果仁500吨,预计可实现纯利润100万元,带动就业20人。鸡冠村将把25%留作村集体收入,75%用于贫困户分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