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康县:“乡村游·脱贫路”完美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作者:薛朝华 来源:中国日报
2016-05-23 15:03:11
分享

 

甘肃康县:“乡村游·脱贫路”完美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曾经的茶马古道

甘肃康县:“乡村游·脱贫路”完美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下磨全貌

    5月21日,甘肃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现场会将在康县花桥村拉开序幕,与会者将实地观摩康县美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这是花桥村和康县乡村旅游走出去的又一重大机遇。

    “康县的名片很多,但我们从一开始就贯彻落实了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贯彻了市委‘433’发展战略,通过乡村旅游更好的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既造福当代,又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康县县委书记李廷俊说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走进美丽的康县长坝镇花桥村,一条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河边花团锦簇,河岸杨柳依依,绿影婆娑,花桥村就仿佛一位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的姑娘,羞答答的迎接远方的客人。

    一座古色古香的吊桥把花桥村和通县公路连接起来。花桥村注定是个美丽的地方,她山水生态的“底板”本来就好,这里似乎还有着讲不完的故事述不完的情,让人神往。

    花桥村村头有一棵1300多年的菩提树,像一位久经沧桑的老人。据说,历史上花桥村曾经发生过几次大水,菩提树在迎击洪水中,被撕去一半的树皮,她以自己严重损毁保护了整个村庄。洪水退后,村民自发到树下祈祷,平日精心呵护,菩提树自愈,并且枝繁叶茂。

    康县是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黑木耳之乡、中国绿色名县、中国西北蚕桑重点基地县、中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和中国茶马古道文化之乡。

    随着被评为国家级旅游扶贫重点村和陇南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为了适应日益繁荣的乡村旅游,花桥村兴建了游客接待中心、菩提庄园、民俗体验区、农家客栈、广电网络无线WIFI等服务设施,城里有的这里一应俱全。旅游产业已经悄然兴起,有效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庄群众增收。2015年,这个200多户人家的村子旅游收入就达110万元,有力的推进了群众脱贫致富,也实现了经济转型。

    花桥村仅仅是康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美丽乡村在康县持续推进,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群众的福利接踵而来。康县坚持把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产业开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自然保护文化传承相结合,按照“一村一品、一品一韵、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发展思路,高起点编制总体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截止去年,全县350个行政村已经建成美丽乡村236个,187个行政村建成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实现了全覆盖。预计今年年底,康县美丽乡村将达到262个,以后逐步逐年把全县所有乡村建成美丽乡村。陇南广播电视台记者庞丽娟、王蕾在采访中就说“在康县这片希望的土地上,美丽乡村遍地开花。”这种评价一点也不为过。

    在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发展上,康县围绕体现乡村田园、乡村生活、乡村文化、乡村民俗和乡音乡愁进行布局,“四不”体现大智慧、大作为,县委、政府确立“基础设施配套化、经济发展产业化、村容村貌园林化、家庭院落花园化、村风民风和谐化、管理机制长效化”的“六化”建设重点,坚持生态环保、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实用美观、风格各异,体现了一村一品,一品一韵。

    同时,通过部门帮建、群众自筹的方式,在全县12个乡镇、36个村,选择123户具有建设条件的农户,开展“十村百户千床”工程,已建设完成并开始运营105户、531个标间、974张床位,提高了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延伸了乡村旅游产业链,也提升了康县乡村旅游品牌。

    乡村旅游已成为康县经济发展的新支柱和对外宣传的一张亮丽名片。宋沟、大水沟、玄麻湾等3个村被评为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花桥、凤凰谷、桂花等9个村被列入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扶贫村,花桥村、凤凰谷村被评为2015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家在兰州的马先生夫妇和孙先生夫妇已经是连续第三年到康县城关镇凤凰谷进行生态疗养。因为工作原因,马先生和孙先生都得了气管炎,气喘得很。经人介绍到康县住家庭宾馆,吃农家饭,自行到周边旅游。孙先生说,在康县选择一日游、三日游、一周游都有去处,空气清新的很,住农家客栈、住宿饭菜都不贵,房前屋后就是菜园,玩的开心、吃得放心、住的舒心,对嗓子恢复和保养身体都有好处。

    打造不要门票的大景区是康县建设美丽乡村和发展乡村旅游的大目标。记者在采访中还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为了把一个一个美丽乡村串联起来,减少游客旅“多”游“少”的问题,康县四年之前开始在公路沿线打造130多公里的“百公里风情线”,发动全县干部群众在路边栽植竹子、兰花和各类树木,当时正值春夏之交,太阳很大,有些干部在背后议论,肯定是吓出力白费劲,让国家的钱打水漂。没想到,竹子刚载好,连续下了一星期雨,竹子、各种树木、兰花全活了。这或许就是康县许多干部说的顺应民意、符合天意吧。(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薛朝华)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