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社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立平教授称,中产阶层是中国社会转型、突破经济困境的关键。
5月17日下午,第八届智慧山观峰讲坛在天津举行。孙立平教授以“探求中国经济发展背后的社会逻辑”为主题,进行了近三小时的演讲,并回答了在座学者及企业的提问。
孙教授称,中国正在面临两大转型:一是从生活必需品的时代向耐用消费品时代的转型,也就是从柴米油盐的时代向房子汽车时代的转型;二是大规模集中置业的时代向后置业时代的转型即以提升生活品质作为它的最基本特征的时代。
而中产阶层则是耐用消费品的市场,是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者,是耐用消费品的主体,是
实现两个转型的关键。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隶属于全球著名投资银行瑞信的瑞信研究院发布的第6份全球财富报告《2015年度财富报告》报告显示,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报告称之为“中产阶层”)去年的财富为7.34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与日本。
瑞信的报告称,中国的中产阶层按绝对值计算是全球最多,达1.09亿人。中国的百万富翁(按美元衡量)与超高净值人士的数量也增长颇快。
但是孙教授指出,我国的中产阶层是“缺少体制保护的一层”。“房产税、遗产税将老百姓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唯一一笔财富变成了一场梦。2015年的股灾,像割韭菜一样,又割削了大量的中产阶层。”
“我国的经济模式不支持中产阶层的发展,比如电商,阿里巴巴消灭了大批实体店,相反一些发达国家,会强制大型商场每周歇业一天,给旁边的小店留些生意。”
最后,孙教授表示仍对中国经济萧条现状抱以乐观的态度,望将危机变为契机,“通过必要的变革,如去产能、减税,减轻企业负担等,把经济结构慢慢调整过来,社会慢慢理顺了,经济上自然就会上一个台阶,上一个台阶就会释放出新的需求,就会形成发展的新动力。将来如果我们这方面的工作做的好,前景是可能的。”(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