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上升成为国家战略,“互联网+扶贫”也开始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迎头赶超的重要抓手。5月12日,中国工业报记者在甘肃清水县采访时了解到,作为国家六盘山特困片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典型的传统农业县,全县有贫困村120多个,贫困面达20%左右,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重。今年以来,清水县积极顺应“互联网+产业”发展新模式,利用互联网思维在农村电商、特色产业等多领域精准发力,“互联网+扶贫”之路开始破冰前行。
今年以来,清水县以48万亩优质干鲜果等特色产业为依托,加大电商发展力度,把电子商务和“双创”、电子商务和精准扶贫深度融合,转变传统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有序推动电商发展。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全省首家众创空间和电商中心高度融合的创业基地,县乡村三级电商运营体系和每个行政村培养1名大学生电商村官、带动培养1名电商带头人、引导贫困群众从事电商等的“1+1+N”的农村电商人才培训模式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办特色农业产品、工业工艺品等各类网店400余家;立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的现状,积极鼓励相关物流企业建立健全乡村物流配送体系。
清水县商务局局长张伟告诉记者,从目前清水县电商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存在着起步晚、群众思想观念落后、电商人才短缺、服务体系不健全、特色产品竞争优势不明显等制约因素。清水县目前发展电商无疑是“弯道超车”,要突破瓶颈,创出特色,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破解难题,补齐短板。今年清水县将按照“建设城乡市场体系、打造商业服务街区、培育新型商业业态、加快电商产业发展”的思路,在抓好商贸市场、网店等建设和实体经济的前提下,全力推动电商产业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清水特色的电商发展新路子,助推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近年来,农村电商发展迅速,曾经运不出去的农产品卖到了大城市,创收乏力的农民找到了新的赚钱门路,一度活力不足的农村经济变得欣欣向荣。一些村民受益于电商扶贫,逐渐摘掉了穷帽。在清水县永清镇常杨村一直以来有放养土鸡的习惯,但由于近年来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原因,传统的销售模式导致该产业难以做大做强,农民逐渐失去养鸡的积极性;在电商模式和精准扶贫驻村帮扶队的推动下,一部分村民又逐渐恢复了放养土鸡的积极性。据甘肃省文化厅驻村帮扶干部、常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卫华介绍,目前已有个别群众就主动找他谈放养土鸡的想法,也希望将来通过目前正在打造的电商平台卖鸡蛋。村民李有生告诉记者,他有两个儿子,但儿子和儿媳都外出务工了,由于留下5个年幼的孙子给他们老两口,干其他的农活已不太现实,他们现在放养了60多只土鸡,每天平均可以产蛋18只左右,每只鸡蛋可以卖到1.5元,老李乐滋滋的说“这个价钱就非常好了”。
据记者了解,常杨村全村300多户,目前放养土鸡的存栏量在150只左右,日均产蛋量约50只。像常杨村一样放养鸡的地方在清水县还有几处,但都没有形成健全的产业发展模式,销售模式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销售渠道之上,产业利润率极低;缺乏市场运作的经营主体,产业链“短板”问题突出。所以,清水县就是要通过发展电商倒逼富民产业培育,壮大产业化经营,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推动甘肃“十三五”时期“一号工程”的顺利实施。
基础设施薄弱,是清水县扶贫开发最大的制约因素,强基固本已成为当务之急;脱贫致富,成为清水人矢志不渝的追求。“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清水县以“互联网+扶贫”为起点,利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扶贫打造开发式、造血式、产业式的扶贫探索模式正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