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一附院故事:急诊科护士的一天

来源:中国日报
2016-05-11 13:46:13
分享
石大一附院故事:急诊科护士的一天
工作中的黄华菊。

黄华菊,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从1989年参加工作至今,47岁的黄华菊是当年一起毕业的同学中为数不多的仍在临床一线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

与急诊科绝大多数的90后年轻护士相比,已有27年护龄的黄华菊有着与她们不同的经历。护校毕业时,她被分配到医院的血液科工作,后来主动要求调到急诊科工作,用她的话说:在急诊科工作有“成就感”,可以抢救更多的危重病人。这一干,就是14年,现在是一附院

201658日上午915分左右,和往常一样,黄华菊早早地来到急诊科。

刚换好深绿色的急诊护士服,就听到一名小护士喊:“黄老师!黄老师,6病房37床有个肺癌晚期的病人需要抢救!”黄华菊三步并作两步,快速赶到病床前,配合医生紧急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吸氧监护等抢救措施,大约半小时后,抢救结束。

但黄华菊一刻也没有休息,她又快速地来到治疗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今天黄华菊上的是A4班,负责六病房10位病人的所有治疗、护理。这10位病人中,有6位危重病人。除了常规的治疗、护理,黄华菊每两小时要为4位危重病人做病情监测记录,另外两位病情相对稳定的危重病人4小时监测记录一次。

这位80多岁的老大爷患有严重的肺部感染和冠心病,黄华菊给他输液时,发现老大爷把被子掀在一旁,她轻声告诉老人:“老人家,您的这个病不能冻着呵,不然会加重的!”她把被子盖在老人身上。之后,她又一次认真核对了病床、病人和药品等信息,确定无误后,开始给老人输液。

老人感慨地说:“辛苦你了,你们也不容易啊!”黄华菊听完,轻轻说了声“谢谢!”。

一个上午,黄华菊往返在治疗室和六病房,平均每位病人更换4瓶液体,这意味着她还要在这40瓶以上的液体瓶内配制各种药剂。一天下来,这个量应该是80瓶左右。这期间,她要随时注意这10个病人的病情变化。还包括应对其它的紧急情况。

中午14点的左右,黄华菊终于腾出了一点时间,在休息室享用早已凉透了的午餐盒饭。从上到现在,因为太忙,她都没有想起喝一口水,或者是没有时间喝水。

“有时候送来的危重病太太多,我恨不得把自己分成两半使用。对急危重病人的抢救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团队合作意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黄华菊柔弱的声音透着急促。

简单的午餐过后,黄华菊又开始了紧张的工作。47岁的黄华菊是急诊科当之无愧的“主力队员”,遇到紧急抢救、疑难的操作,对年轻护士的求助,她从来都是有救必应。

和医院所有的医务人员一样,黄华菊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三天晚夜班接下来是三天白班,两天休息,周而复始。由于科室人手紧张,这两天的休息也常常不能保证,也有可能一个月要上十几个晚夜班。从423日至今,她只休息过一天。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中,黄华菊依然保持着27年来工作“0”差错记录。当然,按科室惯例,她的休息都被“存”了起来,等到科室人手稍稍缓解的时候,她和其她伙伴们再轮留“补休”。

这是护士节前夕的一天,从早上不到9点出门到下午1830分走出急诊科的大门,9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黄华菊没有离开过急诊科一步。(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