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阳区东坝一处工地现场,几部设备正对施工现场喷射着水雾,整个工地在水雾的笼罩下显得湿润而透亮,没有以往尘土飞扬的现象,这些设备是朝阳区在施工工地治理扬尘的新技术。据了解,今年朝阳区将启动施工现场“蓝天计划”,拟在全区工地通过引入高新科技手段,结合现有制度措施,加强现场扬尘治理。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朝阳区施工工程累计4971项,建筑面积达1.9亿平方米,建设规模居全市之首。
“随着施工项目的增多,工地扬尘污染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越来越突出”。朝阳区住建委负责人介绍,“为改变工地扬尘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在全区启动施工现场‘蓝天计划’,拟通过引入高新科技手段、推出新举措,研究新课题,并结合现有制度措施,加强现场扬尘治理力度”。
记者在工地现场看到,一种名叫多功能抑尘射雾器的设备正在进行作业。射雾器通过专利技术用气压把水打成微小的水雾,可与空气中的微尘有效结合后落地,抑尘效果能达到60%至70%,远高于普通的喷水车。
据介绍,多功能抑尘射雾器只是这次“蓝天计划”引入的新技术之一。工地现场,还采用了结壳抑尘剂、挡风抑尘网、高压喷雾抑尘装置等多项技术手段。
其中,结壳抑尘剂用于喷洒料堆表面,形成一定厚度和弹性的薄壳,可以有效的固定料堆表面的尘埃,并在物料表面形成网状结构防护膜,达到抑制扬尘的效果。这种试剂如同胶水一样,可将建筑尘土固定住,避免二次扬尘问题。挡风抑尘网,则是通过其密布的开孔来控制进入下游的风量,实现施工现场内部具有平缓的气流,防止湍流、涡流在场地内部引起粉尘,有效抑制因风导致粉尘飘散。
此外,在工地的塔吊上,还配置了一套高压喷雾抑尘装置。这种装置能够产生40-60μm的“雾帘”,可以对高空作业扬尘进行覆盖抑尘。该装置与低空扬尘治理方案有效结合,实现立体式、全方位的粉尘治理。水雾还可以对主体结构进行养护,具有降温和高空消防功能。
记者注意到,工地还建立了实时监测系统,对现场工作环境中粉尘的含量进行检测,及时监测意外或突发状况,将采集的数据上传到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现场数据分析找出需要进行抑尘的区域,将执行信号发送给抑尘装置,对起尘点的粉尘进行抑制。
朝阳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新的技术措施将成为重点研究课题,“蓝天计划”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试验阶段,目前,朝阳区住建委分别选取了处于土方和结构施工阶段的2个建筑工地和1个搅拌站进行试点,分别在试点现场采取相应措施,采集前后数据进行监测、对比、分析和评估,为全面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阶段为推广使用阶段,如试点工地效果明显,将在全区建筑工地全面推广。
除采用新技术外,朝阳区住建委采取了多项措施,严格控制施工扬尘,推进绿色施工管理。全区各施工地每日安排专人进行洒水降尘,天气干燥或刮风天气时增加洒水降尘的频次。同时,通过远程监控加强施工工地检查,2014年起,所有在施、新开工的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工程,须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方可进行施工作业。
此外,对于新开工项目,朝阳区要求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制定出建筑垃圾、土方清运和处置方案,选择北京市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企业名录中的运输企业承运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要求所有项目使用新型土方运输车辆。与运输企业签订清运合同、与消纳场所签订处置合同或直接利用协议,依法办理渣土消纳许可,并在施工现场进行公示。(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