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保部网站消息,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今天向河北省反馈督察情况,督察组指出,根据督察谈话中各级领导干部的反映,2013年至2015年7月间,原省委主要领导对环境保护工作不是真重视,没有真抓。(5月4日中国新闻网)
重视不够、流于形式……在河北此次督查过程中,相较一些台面上的顽疾,有关领导的主观问题同样影响较大,而上行下效的结果,便是层层传导后的压力骤减和落实不力,于是连基层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出现了懒政惰政,口号和纸面上呼喊着环境保护,结果还是放不下地方发展的成效“显绩”,重视了、抓了,只不过不是真的罢了。
可以说,中央督查组的进驻,将一个地方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曝光而出,经济也好、民生也好,已然矛盾重重、亟需整治,也正是在严查重责之下,督查组两月有余便处理超过600人,而已经落马的省委原书记周本顺也曾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几次问到空气污染都使其“有一种脸红、出汗、坐不住的感觉,这顶帽子压得我们抬不起头来,也压得河北抬不起头来”。如今问责到位、剖析彻底,一方环保重症也令人警醒。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现在想来,这些实实在在的硬道理却被一些人嗤之以鼻:老百姓的口碑看不见摸不着,哪里比得上GDP增长的“红利”?绿水青山如同摆设,何不换成一张张人民币?特别是不少身兼重职的领导,谁都不敢拿经济发展开玩笑,于是乎当鱼与熊掌难以抉择之时,便只好应付一头、侧重另一头,甚至忽略掉生态环境效益,秉持一种“自有后人来”的观念,一心积攒“显绩”。
环境保护的需求及进展迟滞的症结已然无需赘言,有问题不可怕,怕的恰恰是这种遮掩问题、粉饰问题甚至还在不断制造问题。环境保护、百年大计,关乎子孙后代利益,其重要性何须再有争议,若是个别官员甚至主要领导始终拗不过心中的政绩观,还要一意孤行、空做表面文章,那如同这次督查组的三位数惩处便是最好的回应。苦心劝慰和大道理暂且不说,笔者以为,要真正让环境保护被重视起来、狠抓起来,需要的决不能再是一味提倡和口诛笔伐,“潜绩”诚然可贵,可又能换来多少彻悟深知,指望人人警醒,不妨让“潜绩”走入台前成为“显绩”,成为衡量一方发展成效、一人治政一方的功劳所在。
归根结底,对于环境保护问题就是要集中力量“一扬一抑”,既有一种激烈促进机制发挥能效,促使一方干部和相关部门都能关注环境、着眼生态;也要有日益完善的问责机制和监惩效应。环保干得好,前途可期、满获赞誉,干不好就摘帽去位、另寻贤德。说白了,治理环境,终究是理清“人”的问题,既然已经因为不理性造成了各类污染和损失,不妨就往“感性”处加码,让主观能动性重归正道。
环境要真保护、真重视,就别再让其带来的政绩沉睡和搁置,啃得下一方“硬骨头”,就树一个榜样和模范,让生态环境效益也能成为一种“高调”的资本,成为能与经济并驾齐驱甚至高于经济的效益,若能有一日某位官员敢于有底气地说出“我环保干得棒!”我们的穹顶何愁不现湛蓝。
文/余祖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