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忠和他的维吾尔族家庭

来源:中国日报
2016-05-05 17:08:33
分享

“努日古丽大婶开始建新房啦!”54日,邻居大妈一大早看到正在忙着建新房的努日古丽·亚森一家人感到有些惊奇。

“这多亏了我的汉族巴郎子,没有他的帮助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住上新房呢!”努日古丽·亚森喜不自禁地对邻居大妈说,“这下再不用为房屋漏雨、面临垮塌担心啦!”

努日古丽·亚森所说的汉族巴郎子是谁?他又怎么会给努日古丽·亚森家建新房?

努日古丽·亚森是霍城县兰干乡火烧庄子村的村民,汉族巴郎子名叫罗文忠,是28年前努日古丽·亚森和丈夫来赛拉木·艾克热木收养的汉族“孤儿”,这次,罗文忠特意从四川老家赶回来为他的“阿帕”建新房。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我不收留他,他就可能被毁掉

1987年,还是14岁的罗文忠被到新疆打工的“盲流”带到了霍城县。来赛拉木·艾克热木在建筑工地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头发蓬乱、衣衫不整、居无定所少年,这引起了他的注意。经了解才知道这位少年名字叫罗文忠,从四川流落到新疆,举目无亲,无依无靠,一路靠乞讨和给人当童工来到霍城县。“这么小就失去父母的关爱真是太可怜了!”来赛拉木·艾克热木心里这样想,他决定收留这个流浪儿。

来赛拉木·艾克热木收留流浪孤儿事遭到家人的反对,消息不胫而走,村民们议论纷纷。亲戚说:“你把他养大,弄不好菜篮子打水一场空”;妻子说:“家里已经有7个孩子了,经济又不宽裕,你不是给自己增加负担吗?”;村民说:“他和你非亲非故图个啥?”面对亲友的责难和外人的风言风语,来赛拉木·艾克热木不为所动,他说:“我要是不去拯救他,他这辈子就会毁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被社会上不良分子带坏了……”

从此罗文忠结束了流浪生活。来到一个陌生的人家,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这让罗文忠感到很不适应,但总算有了一个家,再不用担心挨饿受冻了。

来到新的家庭,本来就少言寡语的他话语更少了。为了打消他的孤独、不安,来赛拉木·艾克热木其他的几个孩子和他一起玩游戏,教他学维吾尔语。罗文忠很聪明,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学会了用维吾尔语和大家交流,并逐渐融入到这个多子女、贫寒却充满温暖的维吾尔族家庭中来。隔阂和陌生感消除了,久违的笑容又浮现在他的脸庞。来赛拉木·艾克热木还给他取了一个维吾尔族名字叫“肖开提”。

没有我的“阿达”就没有我的现在

罗文忠的到来,令这个贫困的家庭更加艰难,大家并没有嫌弃罗文忠。十几岁的他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也特别能吃,大家先保证他吃饱。有什么好吃的来赛拉木·艾克热木也从来没有忘记罗文忠,他说:“只要有我吃的,就有肖开提吃的。”他上面三个姐姐为了给家庭减轻负担过早地嫁人了。来赛拉木·艾克热木希望他学会一门手艺,今后能自食其力。他给罗文忠联系师傅学习泥瓦工,罗文忠也很懂事,主动帮家里干活,帮家里种地,也特能吃苦,很早就出去打工挣钱,也乐于帮助左邻右舍,邻居都夸他是个好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大,他的个人问题也成了老人的一块心病。老人想给他娶个维吾尔族姑娘,又怕他不高心,他说:“不管是那个民族的姑娘,只要心好,脾气合得来就行”。不久,罗文忠在打工时认识了一个也是来新疆打工的四川妹子,并且两人情投意合。罗文忠还担心老人不高兴。当他把这事说给老人听的时候,老人不但没反对,还替儿子高兴。2001年,老人按照维吾尔族人的习惯为罗文忠举办了简朴的婚礼,新房就设在自己家里。老人担心媳妇不习惯睡炕,还准备了一张席梦思床。罗文忠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在新疆的“阿达”家出生的。回忆起这些年来,罗文忠深有感触地说:“没有我阿达收留我,我恐怕早就进监狱了,更谈不上结婚生子。”

不同民族家庭其乐融融

罗文忠在结婚之前就担心媳妇不能适应现在的家庭环境,谁知也是农村出身的媳妇非常豁达,她说:“只要我们彼此尊重、理解有什么不能适应的?”结婚以来,他们与父母一直在一个锅里吃饭,为了让媳妇尽快融入维吾尔族家庭,罗文忠一有空就教妻子学维吾尔语和做维吾尔族饭。作为四川人的媳妇喜欢吃辣味的炒菜,大家为了不让她产生隔阂,也都学着吃汉餐,除了公公婆婆以外,叔子、姑子们都喜欢吃辣子了,如果好长时间没有吃上她做的饭菜还挺想的。媳妇和儿子经常在外面打工,婆婆在家把饭做好等着他们回来吃,还帮着给罗文忠带了一年的孩子,这让夫妇俩非常感动。

他们家每年要过两个重大的节日,一个是春节,一个是古尔邦节。过春节的时候,他家要放鞭炮,三十要吃饺子;古尔邦节他们要按维吾尔族的习俗招待客人,还得到亲戚家拜年。他们彼此尊重、理解对方的民族习惯,互相适应,互相包容,互相爱护,长期以来亲如一家。

感恩,让爱升华

2002年,罗文忠和亲生父母联系上了,并和妻子回到了四川老家,但罗文忠每年都要到新疆霍城县来打工,每次都住在来赛拉木·艾克热木家里。罗文忠一住就是一年,冬天才回到四川老家和妻子、父母团聚。罗文忠就像候鸟一样在四川和新疆两地奔波。他说,尽管我回到四川亲生父母身边,但我不能忘记养育我的新疆维吾尔族父母,没有他们的收留我这辈子也许就完了,我要回报他们对我的养育之恩。我要为两位老人养老送终。

20124月,“阿帕”打电话给在四川的罗文忠,说他的“阿达”因心脏病生命垂危。罗文忠带着妻子赶回新疆,到医院伺候“阿达”直到去世。

今年,努日古丽·亚森住了20多年的平房面临垮塌,她又没有能力建新房。她把这事告诉了她的汉族儿子。罗文忠知道后决定帮助“阿帕”建新房。他动员和召集“阿帕”的其他子女: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因为其他子女家庭都很困难,盖房所需的资金主要由罗文忠一个人承担,由他当大工组织全家人盖新房。努日古丽·亚森逢人就说:“我的汉族巴郎子对我太好了,没有他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住上新房呢!”(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