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利用乡村百年梨园发展现代休闲农业

来源:吉林日报
2016-05-04 15:16:10
分享

原标题:百年梨园含苞待放

吉林市利用乡村百年梨园发展现代休闲农业

百年梨园今春初放的梨花

吉林市利用乡村百年梨园发展现代休闲农业

梨花节开幕式上的瑜珈表演

吉林市利用乡村百年梨园发展现代休闲农业

江密峰镇搭台,当地农企在梨花节现场展销农产品

龙潭区江密峰镇马鞍山村的百年梨园预计将在5月5日盛放。“五一”前夕,该镇举办梨园春晓系列活动,为梨花节预热。围着第一株早开的梨花,许多人欣赏的是梨园春色和文艺表演,而本报记者关注的则是山乡发展休闲农业、唤醒百年梨园的谋篇布局。

与苏醒相对的是沉睡。有7000株梨树的百年梨园在江密峰镇马鞍山村。汽车驶出珲乌高速江密镇口,走302国道进镇里,你会发现这里还未跟上现代的脚步:路面颠簸、车卷沙尘,临街店铺矮小年久。下国道进入马鞍山村,草垛、玉米楼随处可见。水泥路不宽,错车得小心,免得掉进边沟……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办旅游,当地需要张罗的事儿,可想而知有多么多。而压力山大之下,发展观光农业、唤醒百年梨园,这背后要做的功课恐怕也只有“铁杵磨成针”能形容了。但江密峰镇一班人还是义无返顾地出发了。

历史资料查出来,传说典故讲起来。江密峰镇党委书记牛爱民告诉记者:“乾隆皇帝当年东巡时到过这儿,我们的村名都是有故事的。比如说茶棚村,就是大臣们歇脚喝茶的地方;望马沟村,据说是马跑丢了,官兵寻马到此;往远一看那边山形如鞍,人们说马在那里一定能找到,那就是马鞍山村……”传说归传说,这百年梨园真与大清朝廷有关?牛书记当场用微信给记者发来了他们查到的3份史料,证明这里据《吉林地志》《吉林打牲乌拉志典全书》《吉林贡品清单》记载,确为清朝打牲乌拉辖地,每年向朝廷进贡的特产中有山梨一项。马鞍山村就产山梨,现有的7000株梨树中,百年树龄的占一半。记者在马鞍山村山坡上就看到了多株标有“150年树龄”的圆黄梨树。据说,还有些树龄高达二三百年,正与乾隆在位年代有重合。

记者在梨园看到,有些古梨树的树桩下面细、上面粗,明显分成两截。牛爱民说:这些下细上粗的梨树是嫁接的。百年梨园嫁接的山梨多达20种,什么香水梨、南国梨、花盖梨、安梨等都有。而清朝时这一带人少闭塞,普通百姓是没有嫁接技术的。省民俗学家曹保明到梨园考查后判定:“这是制度设计的结果。”意即:当时衙门组织了这里的果树改良。看来,百年梨园应该是清廷的贡果基地。

有根有脉有典故,就有了做旅游的文化基础。而梨园景观之好自然不必说:去年梨花开时,许多摄影人就蹲在梨树下专拍“微风吹过、漫山梨花飞雪”的场面。其中,还产生了获奖佳片呢。除了风过梨园,“梨花带雨”之美也是有古诗为证的。这些资源优势,就不细说了。咱还回头说当地“办旅游唤醒百年梨园”的举措。

吉林微信朋友圈有一些摄影沙龙组织人们去拍梨园,组团价每人65元。笔者问马鞍山村在其中能有多少收入。当地人说:他们只是按每车收取点环境卫生保洁费。一部轿车10元,游客不收费。现在办梨花节,还在加大投入的试水阶段。

但好在市场化运作已经开头了。这次梨花节,区、镇、村和驻地的双瑞农业开发公司等企业合力投入,修了临时停车场、搭起舞台、请来了演出队;对302国道采取了临时维护措施;镇干部和请来的志愿者一起上阵维持景区秩序;改善村容村貌,村里还给临路一些农家安了统一的松木板皮杖子,以便小村看起来更具特色……发展现代服务业,村里自书一对联:“古梨树古村落古风古韵,新思维新发展新风新貌。”

7000株梨树“五一”期间只开少许,比去年晚了好些天。它们何时能全开?记者咨询了专业户外群的群主。对方推测:这里的梨花盛花期在5月5日至10日这几天。理由依据有二:吉林市的梨花比杏花晚开半个月;辽宁气候比吉林早暖半个月,4月23日去辽宁北镇时那里梨花正盛。这个预测准不准呢?群主说:“判断花期是组织户外活动的必有经验。不然驴友驾车到地方没花,大家不得找群主‘算账’呀!”哈哈,看来这是“用名誉打保票”啊。

5月2日,镇里请京剧票友来梨园演出,做起了“梨园票友进梨园”的文章。京腔京韵、水袖梨花,想必妙曼。这或许也可为吉林市即将办的“京剧名家寻根之旅”预热吧。(记者苏宏梅刘靖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