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家屯的“城镇化效应”

作者:崔维利 张妍 来源:吉林日报
2016-04-14 11:13:32
分享

2013年,紧邻省城的公主岭市范家屯镇被确定为“扩权强镇”改革试点镇。如何用好“扩权强镇”改革试点政策?千头万绪主抓什么?

“抓城镇化!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纲领之举。”范家屯镇党委书记赵龙举说。

事实上,城镇化犹如蝴蝶效应,却又不同于蝴蝶效应——这边“蝴蝶”的翅膀一忽闪,已不是小事引发大反应,而是大事引发大反应,制约范家屯发展的诸多瓶颈应声而开。

赵龙举说:“全域城镇化,把农民从粘连的土地上解放出来,实现规模流转、规模经营,强力带动了农业现代化,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通过城镇化,解决了项目建设土地指标的局限,使范家屯的产业经济形成规模支撑,有效增加了财政收入,提高了核心竞争力。”

落子“全域城镇化”

范家屯的城镇化,有自己的名,叫“全域城镇化”,意即“一个村不落的城镇化”。为这个城镇化打头阵的,是“平洋模式”。

平洋模式,可以用三句话概括:整村搬迁;土地流转;宅基地复耕。

整村搬迁。平洋村6个自然屯、537户、2055人,全部入住镇里新建的农民新型社区。此前,范家屯镇协调开发商,先垫资给农民建社区,让村民“上楼”。村民按原来住宅面积1:1置换,仓房等附属物按评估价进行货币补偿。村民自主选择房子的大小,想比以前大些的,增加的部分按每平方米2800元购买;想比以前小一点的,政府按照同样价位返钱。

土地流转。农民进城以后,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统一耕种,每公顷1.3万元租金。村集体获得的种植收入大约在126万元左右,按照耕地的收益标准返还给村民。

宅基地复耕。平洋村整村搬迁,共腾出宅基地84公顷,建设新型社区需3.5公顷。根据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余下的80.5公顷可转为建设用地指标。这些指标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后,预期收益3.36亿元左右,其中1.5亿元用于建农民新居,还清开发商垫资;1.86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复耕后的土地也统一由集体经营,复垦的面积里除了农民的宅基地,还有公共用地,这一部分村集体收益,用作村民“上楼”后的物业费、管理费、卫生费和村集体提留积累。

从粘连的土地剥离出来,农民纷纷寻找“第二职业”。采访结束时,记者看见一辆大客车停在了平洋社区门口,陆续走下来很多人。看着迷惑的记者,平洋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和说:“这是在长春打工的,做保洁、保安、商场服务员,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接送。一个人一个月能挣3000元左右。”

一个“点”逐渐扩散到整个区域:香山村、四马架村村民即将入住农民新型社区,孟家村、铁南村、东河村的社区正在建设中。

全域城镇化不断提升范家屯的品质和吸纳能力,吸引了很多长春人在这里买房安家。建养老城,针对的不仅是范家屯,还有长春周边的老年人;建大学城,长春工程学院落户,将增加上万名师生……

激活“农业现代化”

最先感受城镇化“冲击波”的,是农业。

范家屯镇副镇长石洪生说,城镇化把一家一户细碎零散的土地整合起来,整体布局、连片开发,紧接着就是把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引到农业,用现代理念引领农业,实现全程机械化。农业现代化喊了这么多年,如今终于见亮了。

孟家村的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20人,去年流转了村里374公顷土地,显得“势单力薄”。但人们很快发现,20人其实绰绰有余——机械化从种到收又快又好。

孟家村的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58台套,覆盖耕地、播种、植保、收割等各个环节。王成是合作社理事长,也是孟家村书记,他笑着说:“今年合作社还要购买无人机、高架施肥喷雾车等高科技装备。从今以后,孟家村再也看不到扛着锄头、搭着毛巾的情景了。”

恒通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郜家村建设了占地315亩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区,集采摘、自耕、娱乐、餐饮为一体,实现了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完美结合。

走进公司的草莓种植园,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清香,散落在青枝绿叶间的草莓果,又大又红,十分诱人。“我们这儿有1.2万棵草莓苗,一开始我觉得每颗苗也就结半斤果,没想到比我预想的高出一倍多。这个棚一茬草莓就能净赚20万。”公司总经理徐丽辉喜悦溢于言表。“等这茬草莓完事了,就可以接着种秋葵,已经在育苗了,收完秋葵还能接着种草莓,连轴转。”

土地连片运营,也让信息技术有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范家屯依托省农业综合信息平台,建起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中心,农民有了自己的“农业百度”。各村都建立了农业物联网村级服务站,10个示范点和远程专家视频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倒逼“资源变资本”

城镇化不仅“冲击”农业,让早晚得做的事儿早点儿做;而且逼迫农村土地“资本化”,让过去做不了的事儿也能做了。

土地流转,村集体“家大业大”,可运转资金从哪里来?范家屯盯住了土地。农民手里的土地,是最宝贵的资源,完全可以变成资本——把预期收益转化为现期可利用的资本,国外早有先例。

“资源变资本”,范家屯找到了一个“中介”——“土地银行”。

2015年12月29日,吉林省范家屯城乡一体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下设5个子公司,具有融资、投资和项目建设功能,当地称为“土地银行”。

范家屯引导农民将土地存入“土地银行”,换取“长期股份”;再以股份的形式,将土地经营权流转到各村的农工商公司;由农工商公司汇集经营权,作为“他项权益”抵押给“集团”。银行现阶段还是不能接受农民的土地经营权作为“他项权益”抵押,范家屯解决的办法,是用担保公司作担保,和银行对等贷款。当银行能够接受土地经营权作为“他项权益”抵押时,)“集团”就用流转来的农民的土地经营权抵押直接贷款,离开担保公司,也不再用集团的有效资产,最终实现“土地银行”的真正作用。

在采访中,记者旁听了“集团”与公主岭农工商银行的一次谈判。“集团”准备用城乡一体化建设大楼做抵押,向公主岭农工商银行贷款8000万元,其中的2000万元就是今年流转土地和耕种土地的费用。目前,已经和银行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范家屯还制定出了经营性收益的分配方式:70%返利给村民,20%用作村集体提留,10%用作风险防控。这样,农民更有信心拿土地经营权入股。

目前,平洋村、孟家村、香山村已经分别成立了农工商公司,承接集团公司的投资。

催生“支柱产业经济”

全域城镇化的蝴蝶效应越来越猛烈,“支柱产业经济”应运而生。

宅基地复耕,让范家屯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00多公顷,这可是与省城比邻而居的黄金宝地呀!“熟地”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范家屯不再用“出门招商”,而是“坐家选商”,并借机打造两大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汽车零部件产业。

仅2015年,范家屯就签约落地2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41.94亿元。已经开工建设项目13个,计划投资总额46.64亿元,到位资金25.63亿元。

在这些落地项目中,有“接壤”一汽的工业设计、产品研发等高端服务业,有利用范家屯节点优势的物流业,有围绕“中国玉米之乡”的农产品收储加工、运输销售、品牌推广等新兴业态;有服务长春都市圈的养老基地、绿色有机食品供应基地;有独具魅力的新兴服务业,如温泉旅游度假项目、观光农业基地、休闲农业基地、体验农业基地等。

盘点范家屯这几年的大小项目,中国北方物流港堪称巨无霸。该项目计划投资200亿元,达产后年可实现税收16亿元。项目刚有动静,就吸引了投资商的关注:丹东港准备把内陆港建在园区内;普洛斯、威龙、传化物流、顺丰等都有意进驻;威龙、传化物流,准备把除沈阳外的东北地区布点建在园区内。

范家屯另一个重量级项目是地理信息产业园,计划总投资77亿元,是准国家级的高科技项目。目前项目选址已完成,9月份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建成。“地理信息产业园全国就有两家,一个在浙江,一个在陕西,第三家就归属于吉林省,选址就在范家屯。”范家屯镇副镇长孙学忠激动而又自豪地说。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范家屯的支柱产业,自然是项目建设的核心。据统计,范家屯已落户现代化汽车零部件企业181家,其中包括美国、日本、德国、西班牙、瑞士和台湾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13户外资企业,以及世界500强或行业500强。

范家屯的“城镇化效应”还在持续发酵,“最权威的效应”已初露端倪:2015年,范家屯镇财政收入实现4.5亿元,比2010年增加3.8亿元,足足增长5倍多。

分享